【一】修正认知是匹配逻辑工具的过程
1、一种现象需要后天用语言解释,我们会先找到大概合理的一套逻辑工具,但随着理解加深,会找到更贴近,甚至推翻前逻辑的新工具;
2、不仅是打游戏,生活常识,人生认知的向前推进,都是不断的迭代,只有慢慢修正新的逻辑工具,才能更贴近认识本质;
3、这个匹配工具的过程,就是修正认知的过程。记录每个版本工具,能更快理清头绪,并能对比出不同逻辑工具的好坏,光靠记忆容易丢失信息;
4、下一步行动:
(1)记住新技能、新知识的学习,做好详细笔记,不只是由短期到长期记忆转换一个作用,还能提供给未来迭代新工具做对比;
(2)当前处理得不顺畅,一定要想到当前的逻辑工具还不够匹配,肯定某些方向有认知不足,仍需要再加强理解;
(3)足够的案例对比是关键,记录中应该以案例事件为引,辅以当时的理解和想法,并随着认知积累而更新不同理解,对比可找到前期问题所在;
【二】留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调整
1、大部分技能和知识板块,本身是由很多碎片组成,只有收集齐这些碎片才能完成整个拼图;
2、换言之,再复杂的事物都是由多个简单融合,甚至这些简单往更细来看,还有简单的简单;
3、正因为是碎片拼接,所以在调整过程,触动某一块碎片则也会立即影响周围的碎片,更可能导致整个融合的失败;
4、不止一次的发现,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调整,经常把人导入弯路,甚至直接迷失在过程里;
5、下一步行动:
(1)迭代笔记记录,要分配给每个碎片做好版本记录,主要用于做调整后的反馈;
(2)知识板块的理解,最容易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借鉴软件开发的更新日志,每次调整都要有详细说明;
(3)尝试把技能或知识细分封装,类似编程里主程序调用函数和过程,每次调整只限定在重写函数或过程里,这样出现问题也只影响子板块;
【三】人与人的不同,在对事物信任的不同
1、认知四层次一直指导我看清信念与行为的匹配,由浅到深的递进是“知道、相信、信任、信仰”,我们一般只贯彻自己相信的事物、道理;
2、很多书和文章都向读者提到过这么一个问题——明明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还是过不好此生?对应认知四层次的解答,就是很多“懂”只停留在“知道”层面,而没有往更深入的“相信”和“信仰”贯彻,不然我们一定会用行动捍卫;
3、所以人与人的不同,起因是大家对事物的“信任”不同导致,我们做不到的很多事,可以反推“并不完全相信,或只相信部分,不够信任它”;
4、下一步行动:
(1)有些事如果自己无法有效贯彻,那一定是认知停留在“知道”层面,不够“相信”和“信任”它,要向内求来处理;
(2)还需要挖掘“知行合一”的指引,很多事情并非是知道就能做到,重新阅读《知道做到》;
【四】没有绝对优劣,全是综合取舍
1、意识到自己陷入一个误区,始终在尝试优化决策,包括后来的次优选择才是最优,所有都是为了追求最优;
2、现在开始意识到,虽然肯定是以最优为预期做决策,但并没有单方面的最优选项,最后的那个选择是指多方面综合取舍的“最优”;
3、比如投机交易中的买卖决策,支撑阻力位K线有所表达,为了验证对行情的预期,一定是冒着所能承受的风险去博取更大的收益,整个交易操作就是在风险与盈亏比之间做综合取舍;
4、又比如人生某些重大抉择,会参考当前与未来的各种得失,有的人选择了理想,有的人选择了爱我的人,但只要不以最终的结果为导向,当下一定是在现实与信仰、爱与被爱、想与不想这些比较里综合取舍,所以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优劣;
5、下一步行动:
(1)迭代认知:“最优”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种选项。要清醒地明白并非寻找最优,而是取舍的“最优”;
(2)为了避免陷入寻找最优的误区,需要审视决策过程,以取舍思维来考虑;
(3)取舍思维与利弊思维相当,延续之前的利弊思维;
(4)因为明白每个结果都是之前的取舍决定,所以不要被结果过多拖累,得失心是正常情绪,要主动练习清零心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