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最最有声望的女人就是宋氏三姐妹,而宋美龄则是民国时期最耀眼、最有权力的女人。
一向高冷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宋美龄是他在世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
后世对宋美龄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非常有才华,也有人说她权欲心太重。实际上,她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人。
她处于什么角色,就努力做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
当她还是学生时,修习课业是她的重心。

宋美龄的家庭条件优渥,父亲对于子女的教育偏西式。他会训练子女的表达能力,曾编了一份英文家庭小报,叫做《上海儿童报》。
父亲鼓励子女自己写文章,自己编写,发布于《上海儿童报》,这样的西式教育让宋氏每一个子女的表达能力都很出众。
除却家庭教育,宋美龄自己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
1908年,十岁的宋美龄赴美留学,多年的留学生活让她说的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也为她之后在美国演讲打下了基础。
在大学,她主修英国文学,兼修哲学,选修法文、历史、植物学、英文作文、辩论等,还修过教育学。此外她还会说六国语言,是名副其实的才女。
她成绩优异,曾获得威尔斯利大学的最高荣誉——"杜兰学者"。
深受美国西式教育的影响,在回国后,宋美龄在汉语和人际交流上有很大障碍,于是她又一头扎进中国汉语以及古典文学的研究当中。
在美国留学,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求学背景,让宋美龄成为了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的一名英语教师。
这些她在结婚前经历和学习的东西,在日后给了她足够的底气。
因为经常在公众场合露面演讲,宋美玲被当时还是孙中山部下的蒋介石看中。
政治局势促成了蒋宋婚姻,宋美龄后来成为民国的第一夫人。
作为妻子,她非常尽职。
1936年12月,丈夫蒋介石在西安被张学良和杨虎城扣留软禁,史称“西安事变”。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何应钦等人借机提出派兵轰炸西安,丝毫不顾惜蒋介石的安危。宋美龄百般斡旋,制止了轰炸行为,决定飞赴西安救出丈夫。
当宋美龄以身犯险,出现在蒋介石面前时,蒋介石泪流不止:“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
随后,宋美龄游走在各方之间,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中共代表周恩来多次谈判,寻求解决之策。
在多方努力下,蒋介石终于答应了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她这个第一夫人也做得相当尽职。
1937年10月23日,她去淞沪抗战前线视察,途中遭日机轰炸,座车翻出公路。
她摔断了肋骨,但仍不顾伤痛,坚持前往,并忍痛向士兵们演讲,晚上10点还在慰问士兵,直到次日才返回。
宋美龄不仅亲涉险地,前往抗日第一线鼓舞士气,还发动援战工作,援助孤儿和受伤难民,并设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
1942年,因为抗战导致大饥荒,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中国十分需要其他各国的援助,需要各国的支持。对美国来说,中国战后将成为一个大国,美国需要中国的依附。
彼时中美双方互有需要,互有价值。
1941年,美国杂志业巨子、《时代》周刊老板鲁斯访华,首次建议蒋介石,让宋美龄访美。
蒋介石心里明白,美国之行犹如乞讨,宋美龄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
我想去美国,但我绝对不能把我的美国之行变成一次乞讨。
1943年的中国内忧外患,美国总统罗斯福又两次亲笔写信邀请宋美龄访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便以平等的私人身份来到美国。

随后她便开始准备演讲,为此准备了数星期,她要把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情况介绍给美国,这次演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她一生作过无数次演讲,但都没有这次如此重要。
宋美龄的演讲让美国人开始认真关注中日战争,她成功了。演讲持续二十多分钟,赢得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很多人都感动落泪。
一位美国议员说:
这场演讲真的是前所未有,宋美龄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她拯救了中国,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
1943年2月18日至4月4日,宋美龄先后在美国众议院以及多处重要场合正式发表了7次演讲!
她的演说通过无线电广播、报纸杂志传遍美国,引起强烈反响。美国各大媒体更是对宋美龄高度的赞扬:
她所要的是什么?是为了整个地球上的人类!
一时之间,全美掀起一场赞美宋美龄的风暴。
要知道,美国国会很少允许女性发表演讲,宋美龄能令整个美国都为之轰动,可见其演讲的功力。
随后她单独一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走上人生巅峰。

她在美国不卑不亢的演讲,使得中国获得了美国几十亿美元的援助,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国外的援助无疑就是雪中送炭。
宋美龄能如此成功地让美国加入抗日的战线中,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是时势所迫,但也离不开她情真意切的演讲。
宋美龄的民族意识极强,抗战时期,她与宋霭龄慷慨解囊购买飞机,给濒危的中国空军注射了一剂强心剂。
她还组织战地服务团,动员成千上万的民工、妇女参与机场建设、战地服务等,以保障空军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抗战期间中美空军以少胜多,共击落、炸毁日机4100架,击沉敌舰44艘,无疑都凝结着宋美龄的心血。
无论是妻子,还是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都担负起了自己负的责任。
1949年后,蒋介石败退回台湾。宋美龄,自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赴美国居住。
1986年,宋美龄回台湾参加蒋介石的百年诞辰庆典,此后一直定居在台湾,而蒋经国去世后,宋美龄就是反台独的一面大旗。
她坚守一个中国的原则,绝不分裂。诚如邓颖超所言:“我与夫人救国之途虽殊,爱国之心则同。”
正因为此,海峡两岸呈现有趣的现象:蒋宋形象在台湾一落千丈,在大陆却重塑,他们在抗战期间的功绩得到正面评价。
因无法容忍台独势力崛起,宋美龄无奈之下返回美国居住。
宋美龄晚年性情趋于平和,但拒绝回忆,不写回忆录,不口述个人史。因此,在二战胜利50周年的时刻,工作人员为她筹备了招待会,以此纪念她的贡献。
经宋美龄同意后,工作人员立即开始张罗。
1995年7月26日,宋美龄的专机抵达华盛顿,车队前往美国国会大厦,一路有数千名华侨夹道欢迎。
会场里,一位93岁的老议员,排队和宋美龄握手,握完又到队尾去排,连排了三次!
这位曾经轰动美国的女性演讲家,90多岁时依旧备受瞩目!
2003年10月23日晚上,宋美龄去世。第二天早上,她的遗体被小心包裹在羊毛毯中移到公寓外面的灵车上。
大批记者举着相机守在那里,宋美龄的家人叫来警察维持秩序,阻止任何人拍照。
她的一生跨越3个世纪,经历开国、抗战、戡乱等时期。回顾这位“中华民国永远的第一夫人”一生,几乎等于半部中国近代史。
贾庆林评价她说:
“宋美龄女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她曾致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反对国家分裂,期盼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兴盛。”
她的历史背景、反共以及传统观念中的四大家族概念,都使她备受批评,而她在抗战期间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又肯定了她的一生。
不论褒贬,宋美龄在人生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时,担起了她该担的责任,无疑,她是民国时期最传奇的女性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