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一些巧合、误会,如果任其发展,则会泛滥成灾;如果稍加理智,则一笑释怀。
有一位老兄是一机关副职,平素喜爱书法,分抓业务又不太忙,就拿练字来打发时间。一日,才开练,有人找,遂离开办公室。事毕回来,不见生人,但桌上练字纸上有人板板正正留下两行大字:闭门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该兄见字,先是好奇,继之疑惑,最后大惊。正好那段时间,检察院如狼似虎,纪检委频繁出动,加之本机关也有烦心事。该不会是有心人善意提醒?莫非最近我言行有失?该兄越分析越觉事态严重,坐卧不安。回到家里也是茶饭难进,苦思冥想,决意非弄明白不可。通过几天不动声色查询,最后才知,是来串门的一位科长,平素相熟,同样喜欢写两笔,一见现成纸笔,信手留书,没想到局长大人如此恐慌,道歉之余,不禁窃笑,让领导吓出病咋办?
朋友是位书法家,一日为儿子过生日,邀请本县与邻县一众书友雅聚。邻县有一位高手,国家级会员,曾在全国书赛中拿过一等奖,获奖归来县委书记接见,一时名声大噪,据说一幅字起步价三干元。有这样的名家书友们岂能放过,一是瞻仰名家手段;二是想收藏人家墨宝。小酒微醺之后一干人来到书画室,邀请名家留下大作。名家一开始拿架,不肯下笔,反复肯求才写个“福”字,接着求去。众人难掩失望,一同出屋下楼送客。待朋友送走客人满心欢喜来收字,一看傻眼了:福字下面,谁用蹩脚的笔法续写了”如东海”三字,连起来正好是“福如东海”。友大急,问谁,谁的杰作?一位上年纪的书友红了脸:我上楼晚,不知内情,以为是废稿。大家都被他的窘态逗乐了,一添不打紧,辛辛苦苦求来的三干块的一张字废了!
笔者前几日也遇到一件事。我在简书发了一篇悼念亡父的文章,对于不能恪尽孝道,极其愧疚。发到微信群后,立即有好友热情评论,随后我又发到书友群里。发后不久,我正写作,一个微信呯地跳出来,一个平时要好的老兄,一个书友,发了一个表情包,括号里标注咒骂。我惊噩了,这位老兄平常关系很好啊,又是老乡,何以咒骂呢?父亲病危时我没有照顾好,一直椎心,愧恨难当,该兄难道不齿我为人,那可惨了。我赶紧停下写作,追问:老兄,何故如此?他不解:写的不错呀,感人!我问你为何用这表情?什么表情?我说那是:咒骂。他这才知道弄错了表情,连忙道歉。原来该兄用微信还不熟练,赞赏我文章好,就随便点个表情。我说:你老兄吓死我了,别再开这样的玩笑。他回了带笑的表情包,我二人哈哈哈大笑。这睌上我终于可以安睡了!
大家看以上这些“巧合”是不是很有趣,但也挺怕人的。俗话说,冲动是魔鬼。真遇上类似的巧合,劝君二个字:淡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