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今天,一个小生命降临到了我的身边。褪去喜悦,伴随初为人母的我的竟是无尽的自责。在小小的她四个月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一定要改变,也就是那时,我懂得了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如今想来,倒也感谢那时的自责,让我不断学习、不断修炼,只求更好地引领孩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6岁之前至关重要,6岁之前的性格一旦养成,长大后再想扭转就晚了。”而我想,在这几年里,最好的方式应数进行心灵建设和培养规则意识了。
一、安全感是归属,童心是快乐的源泉
(一)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我能想到的心灵建设首先是安全感的形成。
第一年,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女儿,这一年,从她小小的眼神里,我看到了闪闪的光芒,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命里最初的安全感了。
但是,说起陪伴,作为父母的我和孩子爸爸是惭愧的。由于工作原因,我俩都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女儿,一岁以后便送到了外婆家。算下来,一年里,我只有100天是陪在孩子身边的,孩子爸爸也只偶尔有空去看看。即使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都给了语彤足够的爱护,但我知道毕竟不是父母的那种爱,孩子虽小,也一定能区别。所以那时的我很担心女儿安全感的缺失。于是,我一直保持着和语彤视频的习惯,我会毫无保留地说“妈妈想彤彤啦”“妈妈爱你哟”“妈妈周末过来看彤彤哈”;每次见面时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离开时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说再见,并承诺下次见面的时间,然后拥抱。慢慢地,女儿也学会了表达“妈妈我也想你”“妈妈我爱你”“外婆,手机,‘六六’来视频了”(“六六”是女儿调皮的时候对我的称呼);每次说再见时不哭不闹,甚至为我按电梯,送我上车,然后依然开心地回去玩耍……我想,不到两岁的女儿能做到这些,绝不是纯粹地模仿,也不是忍耐着不哭,而是她的内心足够温暖,足够有安全感吧。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也许这样的祖辈带孩子的状态已是最优方式了——我每天上班的时长为12到15小时;孩子爸爸更是全年几乎无休,每天从早上六点忙到晚上十点以后;外婆带孩子的方式也非常开明,宠爱却很有原则。
可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我的母亲提醒我,一个女儿,不能少了爸爸的呵护;直到我遇到了中国生命教育践行者袁卫星老师,有幸读到了袁老师的《爸爸在这里》,我恍然大悟——是父爱!对,语彤更需要父亲的陪伴。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开始商量,一定要克服客观因素,把孩子接回我们自己身边。通过半年的努力,在女儿三岁的时候,我们把语彤从长沙转回了宁乡金砺幼稚园。从此,孩子爸爸改变了“全年无休”的工作状态,坚持每天早上给孩子洗漱之后送孩子上学,然后驱车一个多小时开始上班,晚上六点下班再驱车一个多小时接回孩子。孩子爸爸绝对算得上是全心陪伴了:每天扎不重样的辫子、讲故事、弹琴、画画、散步、踢球……如今,不善言谈的爸爸已和女儿建立起了此生无法割裂的感情,女儿经常在别人面前自豪地说:“我的爸爸是超人,他什么都会!”那胖嘟嘟的开出花儿来的脸上,我想就是爸爸呵护下安全感的堆叠吧。
(二)永远保持年轻的心境,把童心还给孩子
当一个孩子有了安全感,我想她的世界一定是温暖的。而在这里温暖的小小世界里,我一直坚持在做的一件事便是,怀着一颗童心和女儿相处。
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认为:孩子的天真是人生不可复得的财富,是至真至美的人性花朵。充分享受天真乐趣的儿童才能有健全的心性、完善的人格和发达的思维。
比如,要睡觉了,我会说:“彤彤,现在是你进窝的时间咯!”“哈哈哈,我也有窝吗?”“是啊,就像小老鼠、小兔子一样,你也有属于自己的窝啊!”当她爬进自己的被窝,一般会玩身边的娃娃而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便会说,“嘘——皮卡丘、蓝胖子也要睡觉啦,我们还是不打扰它们了,陪它们一起睡觉吧!”“好的,小皮卡,还有娃娃们,晚安!”……突然有一天,女儿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给我、你,还有爸爸取了一个名字,我叫‘小粉彤’,你叫‘大粉妈’,爸爸就叫‘大胖爸’,嘻嘻嘻……”爸爸在一旁逗乐,“呀?谁叫‘小粪桶’?”“哈哈哈哈哈哈,妈妈,爸爸把‘小粉彤’听成了‘小粪桶’,我是‘小粪桶’,太搞笑了,哈哈哈哈……”这时,我再次感受到了这个三岁半小孩的天真味儿与想象力——我已然不担心女儿的童年会缺少快乐。
二、用善良、坚强、独立与克制撑起有力量的一生
在女儿两岁多一点的时候,我被查出了比较严重的疾病。当女儿再见到我时,脸上带着天真的疑惑:此时躺在病床上的我不能动弹,虚弱到说不出话,脖子上缠着厚厚的纱布。旁边的爸爸耐心地解释着:“妈妈生病了,刚刚动了一个手术……白色纱布下是医生伯伯用手术刀划开留下的口子……”“痛吗?”“本来刀子划上去的时候是会很痛的,但护士阿姨给妈妈打了麻药,一种让妈妈不那么痛的魔法,所以现在应该不是很痛,不用太担心。”……直到现在,一年多过去了,女儿还是会关心,“妈妈,你的脖子好了吗?我可以摸摸你的伤口吗?就轻轻的……”
看着小小的,充满悲悯的善良的女儿,我总是心生暖意: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可我知道,在世间,不只有“慢慢”,更不只有“温柔”。如果说在女儿三岁以前,我和孩子爸爸给了她毫无保留的爱,那么这之后,我们已然更加注意自身的言行了,甚至开始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培养规则意识吧。
在有限的陪伴时光里,我喜欢带女儿出门感受世界——体验世界的新奇,也接触世界的规则。如今,女儿最喜欢的一件事要数坐公交车了。带着对那个“庞然大物”的好奇,我们踏上过各种颜色的公交车。在车上,我不玩手机,不大声说话,我们有过许多交流,也见过很多画面……如今的她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公共场合,什么是公共资源,但她做到了不大声说话,不自己独占一个座位。我想,长大后,她会懂得,这就是规则,这就是公德心。
一个早上,孩子爸爸对女儿说:“彤彤,今天我们早点起床,赶在八点二十分之前到幼儿园的话,就可以做小班长哦!”女儿很兴奋,不过还是在自己的磨蹭中晚到了十分钟,显然已有小班长在门口迎接了。此时的女儿哭得一踏糊涂,眼巴巴地望着小班长身上的绶带,伤心得不肯进教室。班主任谢老师见状,非常耐心地安抚着语彤,并向孩子爸爸说:“没关系的,语彤是班里最小的,今天的小班长就换给语彤当了。”孩子爸爸谢绝了老师好心的呵护,“不用换,孩子自己磨蹭耽误的时间,不能惯着她。”然后和孩子交流了几句:“今天是语彤自己的原因导致了没能当上小班长,所以今天肯定不能当了。嘿,我想到了!我们还有办法呀,如果明天不磨蹭了,能提早十分钟来的话,我们还是可以当小班长啊!”就这样,女儿擦干眼泪,释然地走进了教室。第二天,果然不磨蹭了,赶在了八点二十分前,如愿地披上了鲜红的绶带……我想,慢慢地,她会懂得,小小的她的世界里也没有理所当然;慢慢地,她会学会,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失误承担后果,也需要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
我时常思索,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我将如何扮演妈妈这一角色?也许我要每天清晨给她一个拥抱,然后彼此说再见;也许我要变得更优秀,重走一遍小学路,再走一次初中路,背那些早已忘记的数学公式和定理……总之,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成为女儿的榜样,更能成为她的骄傲。
我亲爱的孩子:在你眼里,我是成年人,但我愿意变成一个孩子,和你一同探索世界。在我眼里,你是孩子,但我需要看到更远——你终有一天会成为成年人,而培育成年人的土壤,最好的莫过于一个丰腴的童年了。童年的路,也许只是你人生中很短的一段,但我愿意不断学习,愿意做一个最努力的守护者与引领者,撑起你色彩斑斓的天空。
我亲爱的宝贝:给你这个丰腴的童年,愿你一生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