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重养育,探讨生命的意义 ----读《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三重养育,探讨生命的意义 ----读《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作者: 冰清九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3-25 12:37 被阅读0次

    晓鸥老师推荐的这本《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虽然只读了一遍,但我已经被深深吸引,不时会摘录其中的语句并陷入思考,并尝试解读其中的含义。体会读书的乐趣和意义。秉承“一小步日学反思”的原则,陆续摘抄部分字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各位分享。

    第一章《妈妈及生命的意义》表面看,讲述的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但实际上探讨的是如何建立三重养育关系,并探讨生命的意义。

    “向 妈妈 招手? 为什么 我会 招手? 年复一年, 我 和她 虽 朝夕相处, 却 相互 憎恨 的 朝夕相处 之后? 她 虚荣、 一意孤行、 爱管闲事、 疑心、 满怀 敌意、 抱持 强烈 偏见 和 不可理喻 的 无知( 然而 就算 我也 不得不 承认 她很 聪明)。 我从 来不 记得 曾和 她 共度 温馨 的 时刻, 也从 不以 她 为我 的 母亲 为 傲, 我从 没有过“ 有 她 做我妈 妈 我真 高兴” 的 念头。 她是 个 刻 薄的 人, 对 任何人 都有 刻薄 的 批评, 只 除了 对 我 父亲 和 姐姐 之外。”

    “我 多么 嫉妒 父母亲 慈爱、 慷慨、 和蔼 的 朋友。 然而 他们 却 很少 想到 他们的 母亲, 既不 常 打电话 问候,也 很少 探望、 梦到 甚至 想到 她们。 而我 却 每天 都得 一再 地 把 母亲 的 身影 从 心中 洗涤 除尽, 甚至 连 现在, 她 死后 十年, 还 经常 出于 反射 拿起 电话 想 打 给 她。”

    “我不 喜欢 母亲 每天 来看 我, 我 恨 她 悄悄 溜进 我 心中 的 缝隙, 使我 无法 把 她 连根 拔起。 最重要的, 我 恨 在 我 生命 之 终, 却不 得不 问:“ 我 表现 得 怎么样? 妈妈?”

    可以看出,妈妈对儿子造成的伤害有多重、有多深。即使是妈妈已故去十年,即使在儿子生命之终,妈妈始终是儿子的梦魇,也始终是儿子最在意、最想摆脱的至亲之人!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了母子之间只有生理养育关系,并没有建立情感养育、灵魂养育关系。

    为何会这样?仅仅是因为母亲出身卑微、言语刻薄、性格乖戾?

    “只是 你 不听 我 在说 什么, 只是 你大谈 自己 不懂 的 事情。”

    “我可 不是, 欧文, 我 听得 很好。 每天晚上 我 由 店里 回来 都 只 听到 一片 静寂, 你 根本 懒得 由 书房 上楼 来 看看 我, 甚至 连 招呼 都 不曾 打。 你 从 没 问 过 我今天 工作 辛 不 辛苦。 如果 你 根本 不和 我 说话, 我怎 么 可能可能 聆听 你 呢?” “有 东西 挡住 我; 我们 之间 有 高墙 阻隔。” “墙?这样 向 你的 母亲 说话! 墙, 难道 是我 砌 的?” “我没 有 这样 说。 我 只 是说 有 墙 阻隔 而已。 我 知道 我 碰到 你就 退缩, 为什么?我怎 么 记得? 那是 50 年前 的 事 了, 妈妈, 但不 论 你对 我说 什么, 我都 觉得 是 责备。”

    ”了解。 我 只是 说, 我 觉得 自己 好像受到 批评 一样。 我 知道 你对 别人 总是 称赞 我, 你 向 旁人 夸 我, 只是 从不 告诉 我, 从不 当 我的 面 夸 我。”

    “那时 很难 和你 说话, 欧文, 不只 是对我, 对 任何人 你都 这个 样子。 你 什么 都 知道, 你 博学多闻, 或许 大家 都 有点 怕 你, 或许 我也 是 如此。 谁 知道 呢? 但 让我 告诉你, 欧文, 我 受 的 罪 比 你 还多。 首先, 你 也从 没 对 我 好言好语。 我为 你 煮饭, 你 吃 我 煮 的 饭 20 年 了, 我 知道 你 爱吃, 我怎 么 知道 的? 因为 盘子和 碗 总是 干干净净 的, 可 是你 从 没有 称赞一句, 这么 多年来 一次 也没 有。 有过 吗?”

    “第二, 我 知道 你在 我 背后 也从 没说过 我的 好话, 至少 我有 说过 你的 好话, 欧文, 你 知道 我向 旁人 夸 过 你, 但我 知道 你 总 以 我为 耻, 不论 人 前人 后。 怕 我的英语、 我的 口音, 怕 我所 不懂 的 一切, 怕 我说 错话 会 丢 你的 脸。 我 听过 你 和 朋友 取笑 我—— 茱 莉、 雪 莉、 杰 瑞。 我 什么都 知道。”

    通过对话可以了解,母子之间基本没有做有效的沟通,也没有互相的称赞和当面的认可。尤其儿子,从心底里瞧不起妈妈……

    我 深深 吸了 口气, 吐出这 几个 字:“ 谢谢你, 妈, 谢谢你。”这 并不 很 困难, 为什么 花了 50 年的 时间 才 说 出口?我拉 住 她的 手, 可能 是 毕生 首次。 感觉 柔软 又 温暖, 就 像 烘焙 前 的 面团 一样。“ 我 记得 你 曾向 琴 和我 说过 赛 门 舅舅 的 七喜, 一定 让你 很难 过。”

    “谈谈 真好, 妈, 这是 第一次, 或许 我一 直 想要 和你 谈谈, 因此 你 总 是在 我 心里, 在 我 梦中。 或许 现在 一切 会 不同 了。”

    想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们有多长时间没有像父母道一声感谢,给父母一个深深的拥抱?!

    生理养育是天生的,情感养育、灵魂养育从来不是单行线!不是单向的给予或索取!

    面对、接受、放下,貌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主动和解,往往是破局的钥匙。

    “世界上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是孤独的, 这虽然很残酷, 却是 事实, 我们得面对它。 因此, 我 希望有 我自己 的 思想 和 梦想, 你也 该有 你自己 的。 妈妈, 我 希望 你 不要 再 萦绕 在 我 梦里。” 她的 脸孔 紧绷 起来, 退后 几步, 我急 忙 加上:“ 不是 因为 我不 喜欢 你, 而是 因为 我 希望 这对 我们 俩 都好, 对 我和 对 你。 你 应该 在 人生 中有 自己的自己的 梦想, 当然 你能 了解 这点。” “欧文, 你 依然 以为 我 什么 都 不懂 而 你 什么 都 懂。 但我 也 看透 人生 和 死亡。 我比 你 更 了解 死亡。 相信 我, 而且 我也 了解 孤独, 远 甚于 你。” “但是 妈, 你 并没有 面对 孤独, 你 和我 待在 一起, 并没有 离开 我。 你在 我的 思绪 中 漫游, 在 我 梦里。”

    “事情 不是 像 你想 的 那样, 爱 儿,” 她 继续 说,“ 有些 事 你 不懂, 有些 事 你 颠倒黑白。 你 知道 那 个梦, 我 站在 人群 里, 看着 你在 卡 座上 向我 挥手 大喊, 问我 你在 人生 中 表现 得 如何 的 那 个梦?”

    “我 当然 记得 我的 梦 啊, 妈。 这就 是 一切 的 源 起。” “你的 梦? 那是 我想 向 你说 的, 那是 个 错误, 欧文—— 你 以 为我 在 你的 梦里。 那不 是 你的 梦, 爱 儿, 那是 我的 梦。 做 妈妈 的 也有 她们 自己的自己的 梦。”

    情感养育、灵魂养育,关键还是关系。关系是双方的,是相互对通的,不可能是单向的。养育关系当中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要去深入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双方不仅仅是相互理解,产生共情,更要去设法产生灵魂的共鸣。

    珍惜当下,悉心呵护、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不断地创造事业的成就,能为自己、家庭,也能为社会创造一点点价值和奉献,就是非常的生命意义所在!

    所有的一切,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迈出“一小步”。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第二章《与葆拉共舞》

    故事谈的是死亡的意义。罹患癌症末期的葆拉认为死亡是个中性事件,但我们一直用恐惧来渲染它。濒死者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必须独自面临死亡,人们会主动疏离将死的人;而将死的人也会因为避免拖累他人而疏离别人。

    一位牧师的话帮助葆拉得以了解脱“知道‘为什么’的人,就能忍受‘怎么会这样’,癌症就是你的十字架,磨难就是你的圣职。”得到启示的葆拉致力缓解其它癌症病患的折磨,并且成为作者的死亡导师。

    葆拉的经历证明,坦然面对死亡可以让人以更丰富、更满足的方式体验人生。甚至葆拉将这一时期命名为“黄金时期”,它也是“伟大的解放时期——向所有的琐事小节说不,全神贯注在你最关怀的事务上。”癌症患者会比普通人更能意识到,生命不能延迟,非得活在当下,而不能拖到周末、度假、孩子们长大,或是退休的暮年。

    可惜这个故事并没有Happy Ending. 因为各种原因,葆拉与作者日益疏远。直到葆拉去世,也未能解开彼此最深的心结。

    第三章《模范的折磨》

    故事讲的是一个精神病院的团体,其中有位大地之母一样的成员,她的一生都在不停地给予,不停地帮助别人,在小组里也同样如此。在团体活动中,欧文•亚隆突然问她小组能为她做些什么。这位给予者起初是茫然,然后是陷入了痛苦之中。正当她开始流露出多年来压抑的痛苦情绪时,小组却承受不住了,这位给予者也被迫恢复了帮助者的身份。

    后来因戳破这位给予者外在防护又未能帮她包扎而感到内疚的欧文•亚隆找了个机会在她出院前聊了几分钟,他意识到这位给予者难以治愈的疾病也许正是其本身阻止自己再付出的努力。两个人都意识到,即使一位是大夫,一位是养育了十多个孩子的母亲,可是大夫仍然需要母亲,而母亲亦需要母亲。那些被视为模范的人,其实也会绝望,也会哀伤,也会嗟叹、怨恨人生,他们甚至得伤害自己,才能停止奉献,不再施予。

    第四章《治疗忧伤的七课》

    故事是欧文•亚隆与丧偶女性艾琳之间的故事。艾琳聪明、强大,却先后经历丧兄、丧偶、丧父等种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变故,使得她视自己为一滩“黑色污渍”,触者必死。而她的对应办法便是不与他人建议关系,包括治疗师在内,因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就会死,她承受不了失去。

    在治疗的几年内,艾琳渐渐意识到,实际上一直追着她的阴影是对自己某天可能死亡的恐惧;而欧文•亚隆持续、不放弃的关怀也终令她渐渐能够面对死亡阴影,并且不再惧怕与他人建立联系。

    在治疗艾琳的漫长过程中,亚隆医生学到了七课。以下是我的总结:

    第一课:讨论第一个梦境的重点不仅在于治疗内容,也在于治疗过程,即医患关系的建立。

    第二课:看到来访者在治疗中的言行背后的深层信念,例如艾琳因为担心认为治疗师太真实就会死亡,所以刻意不去“看到”治疗师,逃避去了解治疗师。

    第三课:来访者用愤怒隐藏悲哀、绝望和恐惧。治疗师需要包容愤怒、面对它、处理它。

    第四课:治疗丧偶的人,让治疗师面对自己的死亡焦虑。同时,对死亡的知觉也能让人摆脱琐事羁绊,而着重在真正宝贵的事物上。

    第五课:治疗师需要放开自己的世界观,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加之于病人,而是聆听对方,从对方的视角看问题。

    第六课:其他人的死让我们领悟到自己也会死。面对、接受即将到来的死亡能让人获得智慧,了解存在的意义。所以治疗师需要在时机合适的时候,让病人看到这一点。

    第七课:治疗师提供治疗的关键是“关怀”,把重心放在“此时此地”(这是欧文亚隆一直秉持的原则)。尽量把所有的事件转为此时此地的事件。例如问病人“你在这间办公室和我在一起,感觉到怎样的孤寂”。着重“此时此地”让病人有了立即感,也能提供病人实时的数据。人和此时此地的关系正预示了他和其他人的关系,因此可以立即显示出个人建立关系时所遭逢的困难。治疗更精准、有效。病人好像在实验室里,可以先尝试他们的新行为,再应用于外在的世界。着重此时此地让治疗师和病人更加亲近。

    第五章《双重曝光》

    赖许医生是亚隆在《诊疗椅上的谎言》中的化名。

    这一章他的病人是梅娜,35岁,仍然没有结婚,对生活充满了抱怨。

    赖许每次治疗时都会录音,并把录音带交给梅娜回听。

    梅娜让赖许想起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太接近他,感觉像母亲“吸走了整个房间的氧气”,所以赖许希望她“不要太接近”。但赖许医生的督导指出:医生无法隐藏自己的情感,病人会收到这些信息。

    一次赖许治疗之后,忘了马上关录音机,结果录下了赖许的口述笔记。赖许说梅娜“乏味、无知、愚昧、狭隘、鄙俗……”。

    梅娜很愤怒,她开始改变,每次治疗,梅娜总会挑一段录音中的说法逼问赖许,这个过程让赖许很不自然,然而出于对病人的关心和坚守“此时此地”的哲学,赖许虽然迷惑、尴尬、也被追问得疲惫不堪,但他一直很真诚,并借机帮助梅娜更深地挖掘自己。

    梅娜带着报复的心态逼问赖许,沟通风格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她变得直截了当、就事论事、主动积极。她其实已经开始关注此时此地,关注和医生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梅娜面对了自己的童年、跟父亲的关系、以及自己写诗的梦想。

    她又开始写诗,并在网络上诗人聊天室里结识了很多单身男士。

    第六章《九命怪猫的诅咒》

    这是一个诡异的灵异故事。美如天仙的阿提米丝,疯狂性爱,巨大的黑猫,恐怖的梦境。这个故事像是一个死亡的教育故事。

    总而言之,这本书延续了欧文亚龙心理学小说的高水准,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

                                          辽宁  鞍山    李斌

                                              2021、3、2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重养育,探讨生命的意义 ----读《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bl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