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14)—目标,一个人迈步的基石

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14)—目标,一个人迈步的基石

作者: 有梦想的唐糖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08:09 被阅读0次

    心理学从不高深,它就隐藏在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里,不管你发现没有,它时时处处在你身边。就像荣格所言:潜意识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却将其称为“命运”。

    不知不觉,已经写到了第14篇。

    有人以为我是学到现在才“井喷式”爆发,因为有感,所以才能写出东西来,其实还真不是。从我刚开始接触心理学,就非常有感觉,课堂上的一句话往往能引发我很多思考,在日常生活里,我和朋友聊天时最常说的话题,就是用学到的内容对生活里的小事进行拆分,给朋友讲解,说明并探讨。在那时,我就萌生过要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的想法。(记录生活一直是我的一个习惯,所以从博客到QQ空间,我一写就是十来年)但是,我一直没有动手,平时短暂的记录是有的,朋友圈每天都得更新几条,但是长篇的文章是没有的,最近一次动笔,也是几个月之前了。

    我说这个话题,并不是想标榜我学习能力多强,多聪明。而是想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一向如此,但从表现形式上,却截然不同?

    简单的说,是什么驱使我改变的?

    瞧,这又是一个鸡毛蒜皮。但是这个鸡毛蒜皮如果想仔细拆分,其实可以有很多内容。今天我先从其中一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直接的答案,就是目标和方向感。

    随笔记录,是我的生活习惯,和朋友探讨,也是我随性为之。可以负责任的说,从小到大,我做任何事情都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做做。所以,“目标”这两个字跟我是绝缘的。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行动;没有行动,一切扯淡。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太简单了,谁不知道?是,我也知道,而且一直知道——我可一直是一个道理讲的比谁都好的人,但是,知道和理解,理解和做到,真的是两码事。

    我也是在有了“目标”之后,反证这句话,才意识到这个道理真的是金玉良言啊。

    前一阵一个同学说她的孩子现在学习上出了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感觉自己没有目标,不想学习。从现象上看,就是学习成绩大幅下降。由此可见,目标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人生的目标,往大说可以是理想,往小说,可以简单到买到一块炸鸡吃。但是无论大小,首先,都需要有,其次,必须去做,第三,要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的主题,不过就是“排除干扰,做最真实的自己。”

    (一)为什么没有目标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被“目标和计划”伤害过。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定目标,定计划。每到放假或新学期开学时,我都会应妈妈的要求,定出一个目标&计划。

    一般来说,我定的计划都非常“完美”,可以用“面面俱到”来形容。首先,时间安排很满,几乎全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占满了。其次,涉猎全面——学习、娱乐都有涉及;第三,目标非常高大上,一般都达到了自己在“完美状态”下的最高值。

    这样的目标最大的问题是遥不可及。就好像天边的星星,虽然看着是极美的,但却永远够不着。而在为实现目标制定的计划里,又因为同样的问题——太完美,而导致很难实现。稍有纰漏,满盘皆输。

    为什么把目标定的那么高,把计划定的那么满?这里面有什么心理机制?

    其实就是源于一种“假完美”心态——看似追求完美,追求面面俱到,但其实是一种人格的不完善——追求完美,但永远达不到自己“标准”。这种类型的人,在成年人中也非常常见,九型人格中的1号完美型就是如此。他们往往出生于“高评判”家庭——家庭氛围以“挑剔”为主要特征,久而久之,也会将这套“挑剔”的“高标准”无形的运用到自己身上。例如,在制定目标时,会制定的不切合实际,往往高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的目标。在制定计划时,往往制定的过于完整,经不起一点“变动”。

    当目标定的过大,过高,过全时,自己在实现目标的难度上就会成几何倍数增加。自然,失败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受挫折的几率也会大幅增加。

    这么多难度叠加在一起,目标还能实现吗?

    目标成了永远无法企及的臆想,计划,成了一纸空文。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些话想说。以我自己为例,到后来我逐渐发展向另一个极端——再也不定目标,再也不定计划,一切随心所欲,还美其名曰“按照自己的本心生活,不想那么累”。

    在实现过于完美的目标的过程中,带来的挫败感和失败的负性体验是极深的。当屡次受挫之后,便会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形成一种固话的认知:我是完不成目标的,我就是一个爱半途而废的人,我注定什么事都做不成……..这种认知还会产生泛化:最好不要给我定目标,有目标会意味着有压力,我不喜欢定目标,我喜欢过散漫的生活………….

    我是很恐惧别人和我确定目标的,哪怕我心里有这个打算,也很害怕将目标“定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最喜欢用“我尽量”“我尽最大努力”这样的话搪塞。貌似既安抚了自己,又可以不对目标负责。

    这样人格发展的泛化,会衍生出“不负责任”、“害怕挑战”、“经常感觉人生没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人格一旦形成,再想修正,则需要费千百倍的努力,所以,预防大于治疗。在生活的细节上,加以注意,避免形成消极人格,才是根本所在。

    当孩子把目标定的宏伟,计划定的完美时,家长就需要特别警惕了。这时候,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追求完美的态度表示肯定,然后,还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制定?多以发问的形式,问问孩子这样制定的原因,这里面有的孩子可能是为了“讨好”家长而制定的,有的则是自己本身已经有“假完美”倾向,有的则是为了“混弄”家长,制定出一个符合家长心意的目标………家长要搞清楚这背后的原因,再以合理的形式加以引导。

    (二)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制定目标的前提是明确方向,而方向又从何而来?这里面涉及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方向也好,目标也罢,这些必须是孩子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家长灌输或制定的。

    例如“好好学习”,“考前十名”,这些是孩子的意愿,还是家长的意愿?这是首先需要注意的。

    当目标缺乏背后的“心理动力”时,所谓的目标就成了味同嚼蜡的摆设,毫无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只要大的方向是积极向上的,家长都应该予以支持和鼓励。不仅是学习方面,任何方面都被允许。哪怕自己的目标是买一个游戏机,家长也可以先允许。

    因为有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至于目标本身是否需要修正,完成目标需要怎样实现,这个就需要家长后面的慢慢引领了。

    当孩子没有目标时,家长可以适当引领,帮孩子树立一个方向,再让ta自己定出目标。

    (三)什么样的目标是“合格”的目标?

    我认为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能实现”的。首先,只有能实现,目标才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其次,在“能实现”的目标中,寻找自己的价值感、体验感、掌控感….这些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只有这样的正向体验多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才会被激发出来。

    (四) 如何实现目标?

    1.千里之行,基于跬步。所有的实现,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定一个自己能完成的小目标,并坚持完成,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就好比我现在写的鸡毛蒜皮系列,其实就是我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这里面从制定到启动,其实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原因是“心理力量不足”,对自己完成目标和坚持执行有恐惧。作为一个成人,我的人格不完善,现在依然要从头做起,从小事着手一点点修正,更何况孩子。

    任何时候,你在人格成长上落的课,后期都得补回来,否则,就得在一块西瓜皮上反复跌倒,反复摔跤。所有你企图绕过的弯路,日后都会加倍偿还;所有企图超过的近道,日后也会加倍补偿。这个道理,让孩子越早体会越好。

    2.从小目标开始,锻炼自己坚守目标和完成目标的能力。如果是孩子,家长需要在孩子制定目标时和孩子反复协商,制定出适合的目标,并在完成的过程中,以事先约定的奖励或惩罚措施,对孩子进行监督和鼓励。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对孩子的每一次进步,无论大小,都要及时鼓励;对孩子为克服困难做出的每一分努力,都要及时鼓励;鼓励不一定非得是物质形式,更多时候,“能看到”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鼓励。

    但问题在于,很多家长视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为理所当然,眼里只盯着未完成的,和完成的不好的。这样做,实在伤害太大!

    能“看到”,是一种能力。不仅是孩子,也包括任何关系。想想自己,是否有一双慧眼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自己的人格不完善,只是想去怎样怎样,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家长比孩子更需要学习的原因。

    好啦,作为一个不定目标几十年的“老孩子”,今天我也明确一下我的目标:连续打卡100天,完成鸡毛蒜皮系列。今天鼓足勇气将这个目标公注于众,就是想给自己一些压力,少一些借口和偷懒。让大家监督我。

    我是成年人,但是,我依然需要修改我的问题。加油吧!骚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鸡毛蒜皮与蒜皮鸡毛(14)—目标,一个人迈步的基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c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