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敢于打破自己旧的生活模式

敢于打破自己旧的生活模式

作者: 知北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10-27 19:31 被阅读0次

    与一名同师范学校毕业的同学微信交流,她用微信推给我一段话:“教师要读书,不只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人生,人生短暂,世界很大,无法看尽风景,那就‘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教师要写作,潜下心,静下气,哪怕读者只有自己。一直写,一直改,一直反思。”

    她说,她就是这么做的。她有如下观点:这段话说给已经这么做的人听,会产生共鸣。不喜欢这么做的人,你跟他讲他会很烦。

    她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跟一个同事说了类似话题,同事表示,人和人不一样,他就想躺平。读书太累了,脑袋疼。

    其实,我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老师,但是他们也没有错啊。说实话,自己本人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想法,只不过会意识到不能躺平了,会及时调整自己,回到继续读书成长的轨道上来。

    阅读吴非老师的论著《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看到几句话,感到震撼。“学生来学校是需要遇到有智慧的老师的;一个有梦想的学生遇到一个没有梦想的老师,是人生的不幸;在成长中,教师品格色彩有可能涂在精神底色上。”这些话是提醒我们做教师的,要时时做一名学习者、成长者。因为自己的工作对象是一群成长中的人,自己停滞了成长,便没有能量与学生对话交往,更没有资格做学生的师者。

    到一所学校帮助指导业务,这所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以上。日常工作都很正常,大家都很勤奋,都很负责。但当听完课后交流,探讨课堂活动中还有待提高的地方,需要转变下观念,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输出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成果,让更多的学生经历做事的过程时,得到的反应大多是强调学生的基础差,低年级就丧失了兴趣,家长教育支持不上等原因。我只好说,只是提出建议大家参考,研讨的目的是相互提高。其他,我再也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我没有能力影响这些老师的习惯和观念,只好保持沉默。这所学校也没有诸如读书、案例分享等活动,不过是每天照常的工作与生活。这也无可厚非,可以说是一所安安静静的学校。但是我有一种担忧,就是大家为什么拒绝反思,热衷固执,讨厌创新。

    有大师说:“思想也害怕新事物,因为学习便意味着打乱已知的事物‘本质’,打乱自己的结论和意向。” “任何足够聪明的思维都能够认识到,我们内心希望安全。希望有一个天堂,一个避难所,在那些地方我们能免受打扰,这种对于安全的渴望创造了一种生活模式,而这种生活模式又成为了习惯。但是要打破这种模式需要巨大的力量、思想和探究,思维拒绝这样做,说,‘如果我打破自己的生活模式,那我会变成什么?如果旧模式被打破,那这所学校会变成什么?它会变成一片混乱’——好像他现在不混乱似的!”

    大师说的话很深刻,本质就是这样的。他们担心的混乱也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心希望安全,害怕否定自己,担心打破自己习惯平稳的生活,因此会有很多理由来解释不想改变的理由。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学校和这样的老师。因此,我有一种看似不算负责任的心情,当我为校长们或老师们做关于读书成长之类的讲座时,我会抱着一种心态,听听而已,有点收获就好,我明白,真正能从我的经历和思考中得到彻底改变自己力量和方法的人不会很多,他们激动的心情回去后就被很快搁置起来,原先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也是我们教育被认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深层次原因。在学校里进行改革创新难度很大,也是与此有关的。

    改变不了他人,只能改变自己,唤醒他人,激励他人,成就他人,这才是教育的本来样子。

    只有通过否定,再重建,做到坚持,达到这种思维境界才会开始理解、认同我那位同学的观点,才会感知到自己停止成长,不喜欢变化的真正危机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敢于打破自己旧的生活模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hp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