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书的第四个部分社会关系,主要讲述“我”的社会关系,如对他人的偏见,对他人的喜欢即建立亲密关系,无条件利他等。
偏见以多种形式展现,如宗教、肥胖、性取向、年龄、移民等,喜欢自己的群体和不喜欢其他一些群体。
偏见: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对负面的预先判断。
偏见使一种态度。它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独特的结合物。
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行为方式是歧视性的,并相信那些人无知而危险。与许多态度一样,偏见非常复杂,而且可能包含某种傲慢的情感成分,这种情感起到了使对方总是处于不利的作用。
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它经常源自被称为刻板印象的负面信念。刻板印象是一种概括,为了简化世界,我们概括出:英国人保守,美国人开朗等。这样的概括,或多或少是真实的。
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态度。
态度和行为常常是松散地联结在一起的。偏见性的态度并不一定滋生出敌意行为,同样,并非所有的压迫都源于偏见。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是制度上的歧视举动,即使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是如此。
偏见的微妙形式和公开形式:偏见为我们的双重态度系统提供了最好的证据,我们对同一个目标可以同时拥有完全不同的外显(有意识的)态度和内隐(自动的)态度。通过教育,外显态度会明显改变,但内隐态度会持续存在。
介绍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有两个比较特别的观点值得记录:生了男孩的父母比生了女孩的父母,在宣布宝宝的性别时更加骄傲;相反,生了女孩的父母在宣布宝宝性别时比生了男孩的父母更加开心。这似乎表明,父母在宣布性别的时候,对于男孩时从身份角度来描述,而对于女孩则是从关系角度来描述。
对女性最大的偏见是发声在产前。就全世界而言,人们倾向于生男孩。
大部分人更喜欢女性而非男性,他们感觉女性更善解人意、和蔼、乐于助人,称这种有利的刻板印象叫“女性优秀效应”。
人们对于女性和种族的态度,变化是很快的,短短10年,发展迅猛,10年前可能种族隔离,10年后再提,就显得是无稽之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