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朔《起初•纪年》读后感

王朔《起初•纪年》读后感

作者: 菁菁TJ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21:36 被阅读0次

    终于读完了这本700页的书,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读完后说不上来是什么感受,说是解脱了吧,却又有一点点意犹未尽。

    这本书读得我很累,也很纠结。阅读过程中有无数次想弃读,但是往往在我读得无趣打算放弃的时候,又遇到一段很有意思的章节……就这样反反复复,不知不觉也就读完了。不过,书读过半,大概400页后,感觉能吸引人读下去的内容多了,也不知道是王朔写得顺了,还是我读得顺了。

    《起初•纪年》讲述了从汉武帝亲政到去世为止近五十年的人生,以及生活在他的时代的众多人物,取材于《资治通鉴》《汉书》《史记》所载汉武旧事。大事件以通鉴的纪年为准,一些细节小事由汉书补入,王朔说“巨细无一无出处,没瞎编”。

    “起初,我六年……”,据说这本书的第一句话就劝退了很多人。这是王朔以第一人称写起,“我六年”,即汉武帝登基第六年,也是亲政第一年。从这样的开头,大概就能明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了,也就是王朔擅长的口语写作。

    说实话,一开始我读得也很不习惯。以往我们阅读的历史书籍,不管是史实记载还是虚构的故事,要不就是文言文,要不就是白话文,也有半文半白的,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书面语,而王朔用的是口语方式来写历史。不仅是京腔口语,还夹杂了很多谐音梗、甚至英语,有些话只有读出声来,才明白是什么意思。比如 “内个”、“别嗳嗳”,“墙裂”、“怎么肥四”,比如“嗖”是英语“so”......据说王朔是有意这样做,他希望这本书在阅读的时候“自带音效”。

    这本书前面一百多页的内容都很枯燥,有点类似背景介绍,尽管王朔极力写得通俗直白,但还是很枯燥很枯燥,并且看完就忘。我只记得一段有意思的话,大意是说,匈奴人没有文字,任何信息都是靠口口相传,记性再好,时间长了以前的事也会忘,所以今天和了亲、收了财物答应不扰边境了,过了几个月、明年,却又打来了。“还真不是说话不算话,是记性不好,忘了。”

    王朔将《起初•纪年》按照编年写成78章,每章都是那一年的大事记,每一章里都有许多历史事件发生,他从中选择一样或者两样自己感兴趣的,展开去写成一个故事。有的故事写得过于啰嗦,充分体现了王朔“侃爷”的特质,史书上一段话,比如司马迁受宫刑,王朔能侃出十多页的对话。选其中一段放在下面,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上拐弯抹角跟他扯了些别的,其实人器官有很多是多余的,譬如阑尾扁桃体都是可以割的,留着可能是祸害。五脏六腑重要吧,除了心肝肺肾不能动,胆、脾都是贮存器官,一个贮胆汁,一个贮血,其实胆汁是肝分泌,而造血胎儿时期是肝,生出来就是骨髓,所以这俩脏器说摘也就摘了,功能都可由肝、骨髓代偿。你不会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指甲剪了都要留起来,牙不刷内种人吧?

    最后一章,王朔写到,人的衰老死亡,其实是世界先一步离你远去。身体衰朽,视力模糊,就这样一个人渐渐被隔离在世外......这段话看得我很是感慨,我从没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衰老和死亡,王朔的理解,更客观。

    《起初•纪年》全书54万字,仅仅是王朔四卷本长篇小说《起初》中的一卷,四卷本总共140万字。虽然《起初•纪年》是最早出版的一卷,但从情节顺序上来看,这其实应该是最后一卷,只是这一卷在叙事上连贯性比较好,文字最顺、阅读体验最好、无歧义,先从这一卷更容易看进去,所以最先跟读者见面。

    这本最容易读进去的书都让我读得如此艰难,另外那三卷,我不想再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朔《起初•纪年》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ii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