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过去几十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我们仿佛从熟人社会走进陌生人的世界。城市越大越有陌生感,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匆匆过客,少了许多亲情与友情。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赛曾经写道,“家乡不是在这里或者在那里,家乡在你心中,每条路都是回家的路。”城市因为有人的集聚,越是经济发展、城市化汹涌的时刻,人们越想从这座城市里寻找心灵的慰藉。李爱菊和这座城市每一个人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1
春节过后,李爱菊和同村的人一道,坐上南下的火车,从农村老家来大城市的打工,和村里的父辈和长者一样,背井离乡用辛勤和汗水,在大城市有一份微薄的收入补贴家里。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在家种地,爱菊从小带着两个弟弟,帮助妈妈种地,担负家里繁杂的劳作,和同年龄的人相比,爱菊就显得懂事而又老成。
李爱菊没考上大学那年,家里两个弟弟,一个上初一,一个上高一。高考落榜后,她本想再复读再考,可看到母亲的无助,只好放弃复读。母亲劝她出去打工吧,能给家里多点收入,支持家里两个弟弟好好读书。李爱菊抹抹眼泪咬咬牙,跟几个同村的大哥大姐去城里打工。
经同村的老乡介绍,李爱菊来到一家饭店当服务员。这家饭店不大,位于商场的地下一层,二十几张桌子,商场每天客流量大,这家饭店人气比较旺,基本上都是座无虚席。她带着农村人的质朴与勤奋,每天她第一个到店,最后一个离开,工作比较勤奋,老板看她管理能力强,还起早贪黑的,对她比较信任,第二年当小组长。再后来让她当了这家饭店的店长。
自从李爱菊当了店长,老板在这家分店的时间很少,她总是能把这家小饭店管理的井井有条,员工团队意识强,客源稳定。为了节约开店的成本,便于员工管理,张老板在附近小区租了三室两厅的房子,作为员工居住的场所。大家一起工作,住在一起比较方便。李爱菊工作很认真负责,同时还能照顾店里员工的日常起居。
这两年,来城市打工的人,都经历这个城市百年一遇大暴雨,加上今年的两次疫情,饭店生意明显不如以前,常常是开门没几天,就封控在家,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大家都很焦虑。最近商场客流明显减少,各家生意都不好,地下一层的美食城三十多家小饭店,现在有几家快撑不下去了,客源少艰难地维持着。
2
十一国庆节假期,商场人流量恢复了不少,商场出入口,专门有测体温扫码的,不戴口罩是进不来,疫情管控比较严。假期过后第二天,也就是9号,商场通知,为加强疫情管控,商场从明天10号开始停业,开门时间等通知。
李爱菊接到商场通知说,由于疫情原因,她们所在的商场需要封控管理三天。作为店长,她带着店里其他7名员工,回到了租住的小区,被封控管理在租住屋里。这个员工宿舍,平时下班大家住在这里,没有设置厨房和做饭的地方,只是平时晚上回来休息。
那天晚上下班后,李爱菊她们匆匆忙忙地回租屋,从店里带回来了一个电磁炉,一个菜盆作为炊具,又从店里带了些剩下没吃完的米面蔬菜,大概也就备了三四天吃的食物。大家都想着三天就解封了,也就没有多带,觉得够三四天吃的食物就可以了。然而,疫情的发展超乎大家的想像,也不像商场通知说的那样就三天。
李爱菊她们被困在小区前三天,8个人用电磁炉煮点面条吃,维持日常基本吃饭问题,盼望着疫情赶快解封。利用她们从店里带回来仅有的龙须面、青菜、少许米面、食盐和半瓶生抽度日,所谓的吃饭,其实是用电磁炉白开水煮面条,放点青菜煮一煮,再倒点生抽酱油,只能将就吃饱有口饭吃。就这样坚持了三天,每天下楼做核酸的时候,在小区内部超市补充一点食材,偶尔也吃一顿方便面。
可是,三天过后,居住小区被划定为防外溢管控区,通知小区业主开始封控管理,所有人不进不出,商场也通知那边还是说封控管理,不能返回营业。这时候,从店里带回来的食物,已经都快吃完了,第四、第五天那两天,大家还可以下楼核酸,小区内部超市购物,偶尔可以也点个外卖,维持基本生活所需。
等到第六天的时候,疫情形势突然紧张起来,小区又出现阳性病例,她们居住的单元楼封控管理,所有业主足不出户,只能到单元楼道大厅里错峰取物,楼栋单元门上锁。这时饭店所在的商场也通知说,疫情管控升级,不能来上班,全部都在居家隔离。
此时店里的8个人住在一起的,所有人员都被封控住,店主张老板也隔离在家,也没法得到老板帮助。大家都出不了小区里的楼栋单元门,店长李爱菊只能让大家再坚持一下,吃饭也由原来一日三餐改为一天吃两餐,早上睡到十一二点起来吃一顿饭,然后他们玩玩手机,晚上到六七点吃一顿面条。
他们宿舍同住的两个大叔,一个大姐,这三位年纪大点的员工,会早早起来煮粥喝,做个稀饭放点面粉,这样煮出来粥不好喝,在一起同住的几个年轻人都不喝,只有他们三个年纪大的人才喝。到中午的时候,他们年轻人起来就白开水煮面条,给他们放点油盐。就这样将就一下,坚持了两天,这几个年轻人刚开始吃点,后来他们都不吃了。
3
店里员工一起的这几个年轻人,他们吃不惯这么清淡的饭,他们也不想吃,偶尔会点个外卖,送到小区大门口,由志愿者转运到单元楼下,这样一天也只是吃一餐。同住的上了年纪的人,都不舍得叫外卖,他们都撇家带口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都指望能挣点钱回家,这点工资能节约就节省着花。所以说年纪大点员工就无所谓,简单吃一点,再咬咬牙,再坚持坚持,期待早日解封恢复正常。
但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这样熬过来,大家情绪都比较低落,年纪大的员工心里也不好受,在严峻的疫情管控之下,都感觉特别无助、特别无能为力。大家都是异乡人,来大城市打工挣点钱都寄回老家,自己也都没有多少积蓄和零花钱,这几个年轻人也不想跟家里要钱。作为店长的李爱菊,她想打电话联系物业,咨询这些封控在家如何去买菜,给大家做好保障,希望能吃上饭吃饱饭,维持日常8个人的生活所需,此时大家都没有物业、楼管和志愿者电话和联系方式。
到第七天的早晨,她们所住的出租屋停电了,但是李爱菊看到其他居民家都有电,她想到应该是房子充电卡里的电费用完了,大家都很着急,房间里都没电了。李爱菊看到单元楼道前下门口,有穿马甲值班的志愿者,她就对着楼下志愿者红马甲喊话,说她们的屋里停电了,帮忙给充一下电费。
那一天社区、物业和志愿者都很忙,有上门做核酸的,有接送居民物资的,有定点核酸检测的。当时大家都在排队做核酸,大概两个多小时后,单元楼楼栋值班志愿者来了,他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上楼把李爱菊她们房子的充电卡取走,拿去物业帮她们充了电,同时留了物业的联系方式。
李爱菊打电话跟联系物业,说:“物业同志,我们8个人快没有吃的了,能不能帮我们买点菜。”
值班物业说:“现在物业都去扫楼了,单元楼的管家可以给你们联系,你现在抓紧找这栋楼管张敏。”
李爱菊她们只是这边的租户,不知道楼管是谁,也找不着人,不知道如何联系楼管。
到第八天,她想起了房东,给房东发信息打电话,房东说你等会儿,拉李爱菊进这个栋楼业主微信群,里面有这个单元楼栋的楼管、业主和志愿者。
进了群以后,在单元楼微信群里,可以看到社区疫情通知、防疫事项、每天核酸检测点时间地点等信息。还有联系买菜、购买生活用品联系方式。这一下,李爱菊感觉找到了亲人,让大家都加入业主群,向群里的楼上楼下的邻居,咨询居家隔离生活方面的其他需求,如何买菜如何点外卖,何时何地核酸检测等等,生活一下子方便了许多。
4
李爱菊加入小区业主群后,在业主群里说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没有了生活物资,吃不上饭的问题,在业主群里问哪里能买菜、米面油、调料和买铁锅。群里业主不知道她们是群租户,还有人不理解,说你们饿了可以叫外卖,不会没吃的饿着了吧。也有人说在网上购物,可以送到咱们小区门口,由物业楼管、志愿者转运到楼道门口,自己可以下楼取用。但是,同住的这几个年轻人有的已经没钱了,他们点不了外卖,这些上年纪员工的也不会用手机点外卖。
群里的业主都很热心,及时推荐买菜的小程序,以及外面超市、门店的联系方式。在业主群里,有一个叫张建华的邻居,得知李爱菊她们没有炒菜的铁锅,就把自家的铁锅送给她们,还送给她们一壶炒菜食用油。当李爱菊给他微信转账时,人家就是不要,说是无偿提供她们使用,缓解他们8人个人的燃眉之急。还有一名业主把超市电话、小区门外菜市场送菜的电话,都给了李爱菊她们,说这两家送菜快,价格也不高。
店长李爱菊立即通过手机,联系超市购买食材和生活用品,买了50块钱的馒头,买了三颗白菜、十斤萝卜、十斤鸡蛋等等,还有油盐酱醋调料。楼管及志愿者看到消息,将送到小区大门口的物资,及时转送到单元楼下,在大家都帮助下,李爱菊她们很快就都拿到采购物资了,也是隔离七天后的第一次采购的物资。
中午,做饭的大姐给大家煮了大锅菜,大家都是盛一大碗菜,吃三四个馒头,吃的都很香。店长李爱菊看着这几个年轻人,感觉特别心疼,他(她)们都是背井离乡,出来打工的人,都是从农村来的,在这个陌生城市打拼,可以说举目无亲,平时也不图吃什么大鱼大肉,能吃饱饭有下饭的菜就行。李爱菊也觉得,能在疫情封控期间,能让大家吃饱吃好,也就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当端起盛满大烩菜的饭碗,看作大家埋头吃饭的样子,李爱菊的心里也感觉非常难受,同时真正感受到到邻里之间相互帮衬,互助互爱的热情。大家都封控在家,邻里之间距离一下拉近许多,相互帮助相互提醒,谁有困难谁有需求,总有人能伸出援助的手,想办法出主意。来到这座城市这么久,此时此刻,体会到“远亲不如近邻”,也共同守望齐心协力战胜疫情。虽然疫情困住了大家,但是在李爱菊感染下,大家每天都给远方的家人报平安,都是说隔离期间生活还挺好,疫情防护都很到位,有吃有喝的。
5
李爱菊业余时间,自己喜欢用手机拍摄短视频,之前也拍一些生活工作的短视频,很受大家喜欢。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这些日常一些感动人的瞬间,记录下来也非常有意思。为了表示对邻居们感谢之情,她和厨师长商量,拍个小视频发楼管群里,还原被单元楼里邻居关心帮助的事情,让大家都来感受小区里邻里的温暖,感恩每一位邻居的帮助,尤其是疫情当前,大家一心抗疫,共度难关,做好自身防护。
于是李爱菊自己动手,既当导演又是编剧兼摄像,把这几天来被困家里,如何得到解困,得到热心邻居的帮忙,从孤独绝望到温情温暖,把小区邻里相扶相助,一五一十地还原出来。李爱菊和店里的几个员工,分别当个演员,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按照时间经过,还原受困解困的来龙去脉。
虽然员工们从来没当过演员,但是也尽力能还原事情的真相,大家都很认真演各自的角色。即使不是专业的演员,比专业的演员更用心用情。每个人都演一个角色,有演邻居的、有演厨师的、有演志愿者的,把大家受困解困、邻里相互帮忙、业主关心爱护、志愿者热心相助的点点滴滴,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李爱菊把录制出来的短视频,发到业主微信群里,重现了大家爱心,全景式复原小区里邻里友爱之情,再现相互帮忙相互支持的场景,表达她们对楼管、邻居的感谢之情。群里的业主看到短视频后,都纷纷点赞,对在疫情期间,给居家隔离居民多一份安慰,更多一份战胜疫情的勇气和信心。封控在家的小区邻里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生活物资保障不断档,日常困难能解决,都在等待疫情赶快过去,争取早日解封。
疫情封控在家,大家一半核酸一半心酸。每天早晨起来,就有人会在微信群里,问一下今天几点做核酸,是连续第几天的核酸,如果连续7天核酸正常,小区就可以解封了,大家每天都在盼着解封。上午的微信群,多是各家买菜的信息,然后物业和志愿者,根据大家都信息,在小区门口和单元楼门口,来回奔波取送物资,保证每家每户人的生活。对于年老体弱的住户,社区物业安排专人,送物资上门清运垃圾。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度过。在此次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大家都被封控在家,足不出户。那些能出门的业主,都当起了志愿者,每天上门核酸检测,转运物资,清运垃圾,维持秩序,无数次不厌其烦地送菜转运物资,辛辛苦苦地爬楼来上门核酸检测。李爱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也想出去做志愿者,也可以参加核酸服务、物资运送、维护秩序,尽自己微薄之力服务大家,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