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思想】
学会接纳和倾听
【本章思路】
转变观念,从教导孩子调整为接纳孩子。
先用倾听和积极倾听行动起来。
二、简单的“门把手”沟通法(倾听和积极倾听)
1、被动式倾听(开启法)。
在回应中不包含倾听者本人任何想法、判断、情绪,邀请和鼓励孩子分享他们的想法、判断和情绪。给他们开启沟通之门,尽可能地让他们滔滔不绝。
好处一,孩子会受到鼓励,更愿意和父母交流。
好处二,也传达了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
2、积极倾听(共情法)。
父母听到孩子的语言信息后,经过揣摩程序,了解孩子内心正在发生着什么。就是要能正确解码,抛弃自己的主观,体验孩子的内心及情绪。
方法:倾听者试图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意图,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他的语言(这是解码),反馈给孩子进行求证。整个过程并不添加自己的评价、建议、分析质疑等主观思维。就是只反馈自己对孩子话语的理解,与孩子的表述相同,不多不少。
3、做到积极倾听必须知道的
①、由之前的粗暴教育突然变为麻烦的倾听和忍耐,一开始会不适应。
②、一开始使用此法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有良好的收获。
③、当你完全放下自己的主观,全面倾听,并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的问题时,一开始可能会被孩子的短视和片面吓着,或者很容易被激怒。
4、积极倾听收获良好的原因。
①、鼓励孩子讲话,就是鼓励孩子心理宣泄,能帮助孩子搞清楚自己的情绪,搞清楚之后情绪会奇迹般消失。
情绪需要疏导,需要通过倾诉来排泄。所以孩子讲完话后情绪也就没有了。
②、积极倾听会让孩子得到极大满足感,能感受到他和父母之间的温暖情谊,孩子会理解为爱。而父母也会被这种交流方式激起同样的感受。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确存在情感共振。父母只要觉察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自己的感受。比如你暗暗生孩子的气,孩子就会紧张。你觉得不耐烦时,孩子早就厌烦了。
③、积极倾听让孩子把问题说出来时,会被仅仅在心中思考时想得更透彻,能有助于找到更好更多的解决方案。
陈述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对问题再次加工的过程,往往会不经意间理出头绪来。我们经常会在和别人聊天中产生出一个个灵感。
④、积极倾听会让孩子变得愿意听取父母的想法和主意。当某个人愿意听你的观点时,你才会乐意听他的观点,这叫做有共同语言。
⑤、积极倾听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给孩子不断锻炼的机会,孩子会不断有所收获。
⑥、积极倾听这一姿态,表达的是对孩子的信任。会让孩子更加自主、有责任感和更加独立。因为父母平时的建议、分析、指导等行为剥夺了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传达给孩子的感觉是不信任。进而会增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孩子会主动来找你,而不是以前的强加于孩子)。
三、运用积极倾听方法的基础,需要具备一系列基本态度。如果没有这些态度,这种方法很少奏效。
1、你必须要花时间耐心听。如果没有时间,就在有时间时和孩子交流。
2、你必须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他解决问题。
3、你必须能够真诚地接纳他的情绪。
4、你必须深信孩子有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5、你必须认识到孩子的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6、你必须把孩子看做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不再与你有任何联系。
想想自己平时,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时,你一定能静心的听完。用这种角度暂时处理和孩子的沟通,能有效的让自己平静下来,听孩子讲完。
【归纳思考】
单方面教导孩子是主观和盲目的,不如先用倾听了解孩子,和孩子处理好关系,为接下来的教育打好基础。
思考:要真正做到倾听,有哪些前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