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下一篇读书笔记,关于写作、关于结构性的解决问题。这本书是美国巴巴拉的《金字塔原理》。她在麦肯锡写得这本书,几乎成了麦肯锡工作的一种标准流程方法。其主要用在书面写作,结构化解决问题,以及如何演示阐述你的方案等等。
今天这篇笔记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懂第一个问题:“写作如何有逻辑?”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总会不断的面临着书面写作的情境。比如学校比赛中的讲演,工作时的方案汇报等。这些场景我们真的能完全应付自如么?大概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并不能。
大家使用的语言可能过于专业化,抽象化或者顺序安排的不合理,而让人难以理解。做个小实验,大家可以试着针对一个物品展开描述。同时录下来,看是否能做到逻辑自洽。
针对“写作如何有逻辑”这问题,巴巴拉在本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金字塔结构。
那么,什么是金字塔结构呢?
具体而简单的说就是,文章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一个金字塔型的倒树型结构。换句话说,也就是以上述秩序将关联的事物或概念组织起来。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或者形成这种结构呢?
答案很简单:
1、找出逻辑关系。
指得是将事物归纳组织为逻辑单元,将其化为思想组或概念组,然后再归类成不同的逻辑范畴。
2、自上而下组织思想。
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3、自下而上思考。
从最小单元归纳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继续概括。
好了,做到了这些,我们搭建了一个金字塔的倒树型结构。那么其中的树枝我们要怎么摆放呢?
这些“树枝”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金字塔结构中的子结构。
比如概念与概念的纵向关系,概念之间的横向关系,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所谓纵向结构其实就是在作者的一问一答,或渐进推演带来的结构体现。
横向关系指得是,在演绎推理中并列呈现的概念。而演绎推演,一般采用的都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式的结构。
序言结构指得是在开始的时候给受众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场景,使得受众的视角能尽量靠近你想展现的视角。从而得到你想要的共情或者理解。
好了,走过这个流程,一个简单丰满的金字塔树型结构就构建起来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