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与一位从事手工艺品的九零后相谈,我们相谈不到十分钟。我就被他的坦诚以待,为了追求自己所爱而敢于做出果断的决策与行动的作风给吸引了。那一句:“我说了不上班,第二天就把工作辞了,到梧桐山那里租了一个地方,好好做的创意木工了。”
同频人相谈,从来都不问年龄,只问心流。这是我听完他上面说的那句话后,我口中第一时间冒出来的一句话。
他补充道:自己目前从事传播传统文化这件事上有四个合伙人,其他三位都是五十来岁以上了,只我一位还不到30。但是,我跟他们聊了这事不到两个小时,我就下了决定与他们一起干这事。
这是我特别佩服和欣赏的一点。这是一种出于对于同龄和同频人的惺惺相惜的那种佩服和欣赏。因为这就是典型的心流效应。
我们一致认为,能够在一件事上遇上同频的人已经很难了,而且能够聚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更是难得,而做成这件事更为不易。但不管最后结果到底如何,重要的是我们有缘因为我们共同认为有意义的一件事而聚在了一起,剩下的就是朝夕相争,全力以赴了。
习总已经明确表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而我觉得此话如在两个以上的同频人相遇的基础上,这话所产生的威力会远大于个人发挥的威力,同时也远远大于1+1=2的威力。
不信,你可以验证一下呦!
而我对此深信不疑。古有高山流水之绝唱,千里马遇伯乐之美哉!而我以为同频人的相遇更是一桩享受的事,也更能激发彼此的潜能的迸发。
做自己喜欢的一件事,本身已然是一件自我享受乐趣的事了。如果在这路上,还能遇到三五同频的好友知己且一起同行,岂不快哉?自己在跑步这一块的经历已然告诉了自己—自己一个人跑步自有一个人跑步的乐趣,二两个人特别是同频一起相跑的人,心里更是欢喜不已。从而,自己这两年的跑步配速也逐步明显且稳步地从5.40分钟一公里提升到4.30多分钟一公里。
无独有偶,自己因缘际会之下,接触到了汉服,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最后到其理论的传承。我发现自己越往下接触自己就越喜欢上了它,而最近发现了身边越来越多这一板块的人向我汇集中。一方面自己有了更多学习的对象,另外一方面自己也很开心遇上这么多同频人一起同行。我不知道未来,我在这件事上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特别享受现在,享受与同频者一起同行的感觉!
尽管一起同行的人中,虽然我们年龄悬殊,不过我一直都信奉这么一个信念—同频人从来不问年龄,只问心流。
而这也正是我喜欢交友的一种方式。
朋友,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