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上升到空前的地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争霸天下,你方唱罢我登场,易君变国若传邮,百代兴亡走马灯,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忠君报国的儒家思想已经无法实现,自由、无为的老庄思想开始抬头,人们开始崇尚贵生、避世。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时候,以士族为核心的上层阶层开启了玄学思想,玄学是儒道学说的融合体,更加注重人事为本,天道为末,君主无为而无不为。先后出现了王衍、陶渊明、谢庄等玄学大师。
在这个时期,把玄学搞的最接地气的要数这位神人,他能掐会算、未卜先知,历经四朝而不倒,识人断相一绝,先后看中了两位天子,被皇帝信任善待,最后还得享天年。他就是南北朝至隋朝年间的神人——韦鼎,今天我们就讲讲他的传奇人生。
史载,韦鼎生于公元515年,字超盛,今天的陕西省西安人,历仕梁、陈、周、隋四朝。爷爷曾在南北朝时期梁朝官居开府仪同三司,老爸官居黄门侍郎,所以说韦鼎是出生于一个世代的官宦之家。
1.
有这样一个家庭,读书入仕是他的唯一志向,因此韦鼎自幼便博通经史,工于诗文。闲暇之余广泛涉猎玄学术数,通晓阴阳八卦,尤善长相术,可谓无不言中者。
韦鼎成年后步入仕途,在南梁国任中书侍郎;当时南梁朝中共有两大势力,分别是以陈霸先和王僧辩为首的官员集团,而且王僧辩的实力还要强于陈霸先。
在韦鼎的眼中,王僧辩并不是一个最终能成大事的人。而韦鼎看好的是,同样因平定侯景之乱有功但权力小于王僧辩的陈霸先,当时陈霸先正在镇守镇江。公元554年9月,梁元帝被西魏杀害,陈霸先与王僧辩迎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到建康称帝,史称梁敬帝。
于是韦鼎找机会单独对陈霸先说:“经过我的推算,大梁即将覆灭,王僧辩也命不久矣,未来能做天子的必定是你”;
陈霸先听完不仅没有责怪韦鼎胡言乱语,反而心中窃喜,因为当时韦鼎已经以奇准的相术名满天下,陈霸先对韦鼎的推测坚信不疑,并开始为称王做准备;果然没过多久,陈霸先就抓住机会率兵杀了王僧辩,成了南梁朝中的一号人物;随后陈霸先见时机已到,索性改梁建陈,自己坐上了皇位;由于韦鼎的预言给了陈霸先极强的信心与动力,因此韦鼎也被陈霸先所器重,先后历任黄门侍郎、司徒右长史、贞威将军等。从陈霸先到陈叔宝陈朝建国的这三十三年间,韦鼎共历仕五位帝王,职位更是芝麻开花,被一路提拔上太府卿的高位。
2.
身居高位的韦鼎没有得意忘形,反而忧心忡忡,因为他认为陈国没有稳固的国运;在韦鼎出使北周之时见到一位天庭饱满、目光锐利,身材比例不同寻常的人,此人乃是隋王杨坚;韦鼎一眼就看出了杨坚未来必能成大器,韦鼎对杨坚说道:“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并且说杨坚的头上时常有一股罕见的彩云,即阴阳家们眼中的“天子气”。
在韦鼎看来,有着天子之气的杨坚必将取周而代之。这还不算完,最后连自己的东家陈朝也必将会被杨坚所灭,完成南北的再一次统一。
公元582年南陈第五位帝王陈叔宝继位,自幼生长于深宫之中的陈叔宝在位期间,荒废朝政,耽于酒色。而此时的北方,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有着削平四海之志的隋文帝杨坚,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公元582年,南陈第五位帝王陈叔宝继位,自幼生长于深宫之中的陈叔宝在位期间,荒废朝政,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在隋兵入侵的消息飞报入朝后,朝廷上下却还不以为意。
史载:隋军深入陈地各州郡后,陈叔宝依旧奏乐侑酒,赋诗不辍,还曾笑着对侍从说道:“想当年,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何为者耶?”与此同时更有佞臣附和道:“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
就在君臣们还沉浸在享乐的时候,韦鼎果断变卖了全部家产,随后辞官客居寺院。当时就有好友问他何故如此为之,韦鼎说道:“江东王气尽,我当葬长安。”
公元589年,灭陈后的隋文帝杨坚实现了统一中原的梦想。韦鼎当年的预言已经应验,投奔杨坚后的韦鼎自然是颇受重用,公元592年韦鼎升任光州刺史。此后杨坚格外器重韦鼎,无论大小事务皆要向其询问,得到他的许可后才敢放手去做。
3.
兰陵公主是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第五个女儿,史载其美姿仪、性婉顺,好读书、知礼节,再加上是最小的女儿,因此得到老爸隋文帝特别的喜爱。
正所谓哪有处处完美的人生,兰陵公主也一样,她人生的不完美是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因此,再嫁就是必然了。
老爸隋文帝看好的有两个,分别是柳述和萧玚。但杨坚却在二人之间到底选择哪一位犯难了,于是就再次征询韦鼎的建议。
韦鼎说:“萧玚日后能封侯,但是对妻子没什么益处,柳述未来也能腾达,但是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杨坚不服心想柳述能不能安坐官位,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随后就任性地选择了柳述做了驸马。
萧玚后来果然被封为陶丘侯,而柳述因与二舅子隋炀帝杨广之间有矛盾,因而在杨广登基之后,他不可避免的被免官谪贬,最后死于流放之地,时年三十九岁,兰陵公主也被强迫再次改嫁他人。
韦鼎这三次最有名的预言,对其三人的命运预测的分毫不差,精准到令人惊惧,真可谓是算无遗漏的奇人异士。
也许是因为韦鼎历仕多位帝王家,成了政坛的不倒翁,因而遭到了一些道学家的批评和指责,更有说其就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个中原因或许还和他的一首诗文有关吧,诗文如下:
《长安听百舌》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这是韦鼎唯一流传下来的诗,有好事者便说韦鼎就像这百舌鸟一样,是一个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伪君子。其实这是韦鼎借百舌之鸣,抒发其客居异地,思念乡国之情的感叹罢了。
韦鼎一生官禄无忧,一直活到79岁,终老于长安城。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