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被窝第一次分离,失败……
身体与被窝第二次分离,失败……
身体与被窝第三次分离……
对很多人来说,早上起床都是一场“自我挣扎”。
每当闹钟响起,就会上演一出与被窝不离不弃的“苦情剧”,一不留神又睡过去,再醒来就是一个小时之后了。
冬天天气冷,闹钟响了直接起床离开被窝真的太难了~
01
天一冷,生物钟会“冻到失灵”
冬天赖床也不是无缘无故的。
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对人体生物钟具有调节作用。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睡眠医学专家米歇尔·德鲁普博士研究发现:
阳光灿烂时,松果体会释放较少的褪黑激素,人们感觉更清醒。
夜幕降临,光照减弱,松果体开始产生大量褪黑激素,帮助人们进入睡眠状态。
冬季一般缺少阳光照射,这意味着松果体分泌了更多的褪黑素,使人感到乏力、疲劳,生物钟也逐渐受到影响。
而且,刚睡醒时,警觉性和认知能力降低、感知和运动能力下降、情绪调节能力未被唤醒,所以很多人会有“起床气”。
最近的一项研究也给了我们一个赖床的理由:短暂的赖床反而有益健康。
02
晨醒后赖床30分钟,对健康有益
《睡眠研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与突然醒来相比,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或改善认知表现,减少疲倦感,让情绪状态更加积极。
研究分析了习惯性赖床特征、原因,以及对认知能力、情绪的影响。
发现习惯性赖床的参与者在醒来后的40分钟里,算术速度、情景记忆等认知能力测试上表现更好。
同时,身体疲惫和困顿的现象有所改善,情绪也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改善,与刚醒来后相比,醒来40分钟后更善于交际,心态更乐观。
研究人员表示,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不会对当晚的睡眠或醒来时的疲劳程度产生任何重大负面影响,反而有助于那些早上昏昏欲睡的人,可以帮助他们醒来,提高醒来后的认知表现。
早上闹钟响了之后再赖会儿床,对健康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逐渐清醒过来,而不是从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中突然醒过来,逐渐醒来的方式对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来说更加有益。
03
在冬天,如何科学地赖床?
在冬天,被窝太温暖,外界空气太阴冷,冬天起床简直是“起床难,难于上青天”。
1.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晚睡、熬夜
长期晚睡、熬夜、睡眠时间不够,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失调,不利于健康。
对于那些原本早上就起不来床的人来说,前一天晚睡和熬夜,第二天更加起不来床。
建议晚上22点左右就上床,不玩手机,拉上窗帘,调暗室内光线,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做一些冥想,放松身心,尽快入睡。
2.减少起床焦虑
很多人担心自己早上起不来,就会给自己定很多个闹钟,3~5分钟响一个,但太过于担心第二天早上起不来的话,头一晚的睡眠质量也会受影响。
与其早上痛苦挣扎着起床,不如放心给自己一段赖床时间。
3.给自己留一个赖床的时间
如果你是早晨起床困难户,与其痛苦挣扎,不如放心给自己一段赖床时间。
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为宜。
时间过长可能又会重新进入睡眠状态,反而不利于清醒。
醒来后躺会儿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
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尿量减少、代谢率减低、呼吸变慢等。
如果马上起床,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也就随之而来。
4.肚子饿了不要赖床
肚子饿了不要赖床,建议及时起床吃早餐。
这是因为饿着肚子赖床,可能会饿出低血糖、胆结石、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对健康不利。所以肚子饿时,就别赖床了。
5.有尿意和便意时不要赖床
因为长期憋尿会让膀胱失去弹性、破坏肾脏功能。
而长期憋屎对肠道和肛门而言,都是一种负担,增加痔疮、心脑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腰椎间盘突出、结直肠癌的风险,造成习惯性便秘。
所以,当有尿意和便意时,一定要及时起身,去洗手间排空膀胱里的尿液和直肠里的便便吧。
总之,冬天的早晨,是很多人一天中最难面对的时刻,身体被温暖的被窝包围,耳边却是持续作响的闹钟……
醒来之后先不急着起床,而是伸个懒腰,在床沿边上坐一会儿,活动一下脖颈、四肢、腰部和手腕、脚腕,唤醒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
冬天赖床对健康有益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