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时看到一段非常感慨的论述,下面截图里的「技术的进步也加剧了土地的集中」。先来介绍一下这段文字的上下文,再解释以下为什么会生出一番感慨来。
技术进步与马太效应的感慨书中「地主所有制和地方主义的复兴」一节讲到了西汉皇权衰落的两个标志:第一,地主阶级的势力高度膨胀;第二,外戚专权导致宫廷中枢被挟持。后者的具体案例是王莽篡汉,而前者的表现则是大量土地被兼并,集中在了地主和地方官员手中。
土地问题历朝历代皆有之,而起因略有差异。书中讲到西汉土地兼并问题的原因则有三个:
1. 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百姓赋税繁重,为此丰年贱卖粮食,灾年无量可卖而借贷,最终债务累积,只能卖田抵债;
2. 为实现重农抑商,对商人推行财产税(算缗),要求缴税人自报财产,鼓励告发。对上报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并将其一半财产奖励给举报人。由于财产税是土地税的两倍,商人便愿意将大部分金钱财产转为土地持有。
3. 技术的进步,导致了生产力的差异。更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并非免费可以获得,需要农民付出一定的金钱。所以穷人就更难实现生产力的提高,有钱人则更容易实现生产力的提高。
回过头来说,为什么会感慨「技术的进步也加剧了土地的集中」。
因为古往今来,马太效应。即使没有一群居心叵测的人收智商税、编织骗局,仍然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加剧分化。
以提高生产力的技术发展为例,新技术、新工具并不会凭空出现,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才最终实现。免费分享出来是无私,酌情收费也是常情。但即便免费分享给生产力落后的人更先进的生产工具或者技术,工具的制造也需要成本,技术的学习、实施也需要成本。不同的成本与收益累计下来,就体现出了马太相应。
那反过来看,处于落后的人该怎么实现「弯道超车」?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努力降低自己在该方向上的投入成本,并且保证预期的收益。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是,盗版。盗版书籍、盗版软件降低了很多人进入一个领域的经济门槛,使得很多寒门子弟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加快了自身阶层的提升。
另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山寨。这方面的例子简直数不胜数,从商业界来说,不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有采取「山寨」策略的例子。当然有些时候叫的好听点:跟随策略。
土地兼并的另外两条原因也能发散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后面慢慢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