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乱既成,唯聖人降临,抟转蛊之两极才能转蛊还泰。聖人降临,施王道教化于下民(九三人爻之下,为下民),刚暴之下民改性,即<临>。<临>兼有(聖人)降临、面对、抚治之义。坤为国,为城邑,兑为泽,为沧海,傲立高城,俯视沧海,君临天下,抚临万民,君<临>天下:
蛊 → 泰 → 临
<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九二刚中,上承四柔,远应六五之柔中,一路无阻,故曰<元亨>。六五柔尊之君,下视<兑>成<巽>利。上坤为地,性贞静,故曰<利贞>。
地位不同,所见即不同,在小人视下卦为兑(缺),在大君下视即成<巽>顺。小人缺则大人利,上税所致也。
下兑为月,数八,故曰<八月>,六五失正,正则成坎,坎为陷险,一阳陷坎险之中,且与下九二敌应,君失其民,故曰<有凶>。
坎为心,兑为缺,合为<缺心眼>。如此傻蛋而<君临天下>,岂能不凶。至于八月即有凶,一年都不会让你到头,中秋月亮都不会让你看到(兑、月、缺),月缺,看不到中秋之月,故曰<至于八月有凶>。君临天下,无九五之中正,无圣人之才德,就不要高高在上,与下民为敌,否则将会看不到中秋之月。
<初九,咸临,贞吉。>
初九位正,上应六四,九二阻之而不能成行,本有应而不能应,只有相应之感,六四在坤地之下,下临兑泽,故曰<临>,合则<咸临>(无心之感曰咸),九二阻之而不能应,故只能艰贞守正,有感通(能互相有感,终能应合)而能守正,如何不吉,故曰<贞吉>。以柔顺而化刚暴,抚临之术也,王道之政也。将交未交之际,必先有感,有感才能沟通,才能相交。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九二与六五,亦是阴阳相感,六五为尊,九二在下,以上视下,为<临>,故亦曰<咸临>,两皆得中,阴阳相合,且九二上行无阻,故曰<吉>。六五下视下兑成巽,巽为<利>,兑非巽, <不利>也,六五见兑是巽,无巽而成巽,无利而见利,故曰<无不利>。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六三阴柔失正,上无应援,从上下视六三,只在<巽>顺之下,无可奈何,只能心甘情愿接受在上者之抚临(治理),故曰<甘临>。巽顺之下,
只能甘心接受,不甘心也不行。上坤为国土,国、土皆是人家的,没办法,只能<甘临>。自上视下为巽利,在自己仍居兑缺,缺,失利也,故曰<无攸利>。在六三,阴弱而失位,见上坤之黑,又居多凶之地,岂能不忧。九二六三同为下卦一体,皆失正,纠正则下互卦成坎,坎为忧,故曰<既忧之>,忧者,忧君国之黑也,忧君心之黑也。
六三虽忧,下乘两刚,有强人相助,故曰<无咎>。
<六四,至临,无咎。>
六四与初九俱得正位而相应,是<临>卦中以上临下者做得最好的,(九二六五虽有应但不正;六三与上六敌应),最好的,即<至极>,故曰<至临>。六四与初九刚柔相济,关系和谐,当然<无咎>。六四近君大臣,亲近下民,柔而守正,是治理天下的模范官员,有功之臣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六五失正而居尊位,下临两阴,上六亦阴,群阴围困,六五急需改变困境,纠正自己不正之行,正则上卦成坎。坎居上,三爻全正,坎水五常为智,智而得位,聖人也,故曰<知(通智)临>。坤为国、为地、为城,一国之中,圣人为主,岂非<大君>,圣人治理天下,岂有不宜,岂有不吉,故曰<大君之宜,吉>。
<上六,敦临,吉,无咎。>
上六与六五之大君,六四之能臣全在坤国一体,下临大泽,上六位正,居坤土之极,土之极,是土多土高,厚之又厚也,<敦>也,故曰<敦临>,位正故<吉>。四、五皆无咎、吉,故上六也必<无咎>。
此临卦,卦辞大凶,而各爻辞皆吉而无咎,卦辞与爻辞前后矛盾,何也?<临>,君临天下也,王者治理天下,若自身不正(六五中而不正),何能抚临下民?此在告诫六五:为君不具中正之德(九五为中而且正),切不可趾高气扬,以<君临天下>、俯视小民之态而高高在上,恐不能见中秋之月也。
聖人转蛊成泰,天下复归太平,聖人巡视天下,天下<万方咸临>,都能感知马上就要见到聖人了:
初九位正,在聖人所见,处巽利之上,天下财富皆底层民众所创,初九能感聖人将临,位正者必吉。
九二亦在聖人所视巽之利、誉之中,因其得中,故无不利。
六三为有位势者,处巽利之下,不中不正,聖人降临,所忧者,财(利)命(巽)不保也,但聖人抚临天下,岂有随意夺人财命之理,故示曰:无咎。
六四位正,独得初九底层民众之拥护,虽上下皆阴,无咎也。
六五能与九二互感,知下层之艰难,唯有自省而不务虚,方能成智临之大君。
上六位正,居坤土之厚,城墙之高,兑为口食,坤为城墙,正是高筑墙,广积粮之象,当然大吉。
君王巡视天下,危机四伏,巡遊既久,岂能免劳民伤财,不能中正以临天下,终有缺月之凶,唯有身居中正之九五,方能让天下人感知是聖人降临,唯聖人临御天下,天下皆能获吉(六爻全吉)。坤为国、民,兑为悦,聖人降临,万民皆悦,万国皆悦也。
临卦所取用之象:
坤:国、土、顺
坎:忧、心
兑:泽、缺、月、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