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现代汉语语汇一样,根据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不同,文言语汇也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不同的是对代词的归类,现代汉语把代词归于实词,古代汉语则将其归入虚词。
今天开始,着重聊聊文言文里的实词和虚词
学习文言实词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通”即“通用”,“假”即“借代”。通假字就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如“甚矣,女之不惠!”(《愚公移山》)句中的“女”就代表“汝”,”惠“就代表”慧“。通假字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是中国古籍中的一种正常的用字现象。
通假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通假字还包括侠义通假字之外的古今字和异体字。
所谓古今字,即“古已有之,今又造之”。比如“莫”,是“暮”的古字,古人当初用会意的方法造出“莫”字以表示傍晚之意。后来又借“莫”字来表示“不”“没有谁”的意思。并用形声的造字之法新造一个“暮”字来表示“傍晚”这个意思。“莫”与“暮”就成了一组古今字。
至于异体字,则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如”峰“和”峯“,”泪“和”涙“等。
而侠义的通假字,两个字在意义上却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音同(或近)本字,才被临时借来一用。如”知“与”智“,”止“与”只“等。
通假字的产生
通假字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 、古人在书写时误将别字当作本字,正如清人赵翼所言"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后人如果趣而仿之,这些"别字"也就成为我们常说的通假字了。大多数通假字都是由此产生的。
二 、历史上,不少书籍因故遗亡,后人凭记忆重新整理,如果记诵者只记住某些字的读音而遗忘其字形,就会将本字写成"别字"。这也是通假字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 、文字初创的时候,同一个意思究竟用哪一个字来表示有时并不确定,既可以用这个字,也可以用另一个读音与之相同或相近的字。通假字便于是产生。因为这个原因产生的通假字,跟上面所说的‘’别字‘’还不是一码事。
“同"与"通"的区别
‘’同‘’和‘通’有什么不同呢?
"通"表示通假,意思一般是说这是个"别字","通"本来要写的那个字。也即:"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而"同"表示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或异体字的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