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902423/cc1c21a5c598c9c6.jpg)
我是在1986年参加的中考。在那个年代,考上中师或中专,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近乎鱼跃龙门改换门庭的大喜事。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也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我忘了这位老师的姓名,只记得他个头不高,因为腰弯得厉害,我们私下都叫他“赵弯腰”。一次,这位赵老师当着我和另一位同学的面说:“别的学生我不敢说,但××我敢打包票,是肯定能考上学的。”在那一刻,我心中激动,我没想到有老师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曾这样关注过我。我们的校长更是一路陪伴,亲自带着我们坐车去许昌面试。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走进大城市。
在这之前,我因为胖,在农活上又不及姐姐勤快,这让母亲总是担心,“你这么胖,又这么懒,长大了可怎么办?”那时,我的初中同学中有一位叫杨芬,她的母亲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是非农业户口。孩子户口随母亲,因此杨芬姐弟三个都是非农业户口。这位医生的嫂子是我母亲的姐姐,也算沾了点儿亲,相对来说,也熟悉一些。母亲总是拿杨芬同学来激励我,“你不比杨芬,人家考不上学,可以接班。你考不上学,就得回来种地。”我的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这是母亲对教育唯一的认识。
那一年,我所在的班级考上了两个中师,一个县城一高。我们都把考上中师当作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后来我才知道的是,那一年县城的中考状元叫郭超,人家根本没有报考中专或中师,而是直接上了高中。他的父亲是县城高中老师,对孩子未来的规划要比我们这些农村家庭长远得多。用现在新兴的词语来形容,这就叫“信息差”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