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购物狂欢的时节,我没有任何欲望和需求。
可以说是因为穷,也可以说是因为清醒。
有钱有有钱的活法,没钱有没钱的活法。人就是这样,适应不同情况才能更好地生存吧。
但什么是有钱,什么又是没钱呢?
对我个人来说,手头可支配金额的多少,并不能左右我的消费观。就像经济宽裕时,我也并没有大手大脚花过钱。
不过也因为太理性,看人看事习惯了从务实性和必要性出发,有时做事难免缺乏一些冲劲和决断力。
而且很擅长把“毫无情趣”合理化为“低欲求”。
可实际上……应该只是对生活一直缺乏热情的关系。
虽然曾经也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进行过“不清醒”的消费。
但都是过去式了。
这辈子最“无理”的一次消费,发生在上学时。
那是花着家里提供的生活费而学习生活的时期。
然而,为了买贵死人的票并千里迢迢去看演出,却额外软磨硬泡跟妈妈要了一笔钱。
事后看来,这很不懂事。
但当时,思维方式就是那样:想做的事一时做不到,就习惯性倚赖父母。
为什么不是绞尽脑汁,自己想办法去做呢?毕竟,已经成年了。
真要说到为什么,原因大家都懂吧,承认起来就有点羞耻了——
无非就是任性自私呗。
尽管潜意识里,有着自尊自强的期许,但那很虚无。内心还是把自己当孩子,没有成年人的担当。
和小时候看中什么玩具撒泼打滚硬要买(虽然没干过),没太大区别。
完全独立人格的形成时间,每个人都不一样。
从我的成长路径看,其实活到现在这把年岁,也依然没有独立。
但幸好思想上,羞耻感、道德感、责任感,这三座大山,常常占上风,以至于我再做不出那些“厚脸皮”的事来。
人生是不断解题的过程。
每个人的人生都属于自己,所以遇到难题,都得学着自己解决。
不另外给父母增加负担,反而要给父母支撑,这是一个成年人最低标准的担当。
意识到这点,才能说明长大。
每个人都要长大。
商家翻着花样想出各种营销噱头,来刺激消费。
这有错吗?
不同立场看待这场狂欢,有不同的见解,无关对错。
这世上,诱惑人心的东西多了去了。
但如果是“群体攻击”,而非只针对你个人的别有用心,那么,你只要守住本心就好。
禁不住诱惑,导致不好的结果,那只能是自己的错——别想把强奸的欲望产生归罪于对方的不得体。
这是我对冲动消费的看法。
至于理性消费,个人觉得,只要他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便都属于理性。
那没什么可讨论的。
妈妈自从加入一个优惠券的群(折扣群),买了很多可买可不买、可用可不用的东西。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可能的确实惠,有些可能只是中了套路。
而判断辨认这些,是需要花费精力的,有时甚至白费功夫。这一点总是容易被忽视,因为看不见,感知不到。
那为什么我就那么敏感呢?足够自私罢了。
没错,只有足够自私,才会对任何占据自己时间精力的东西在意。会下意识判断,付出回报成不成正比,这事值不值得我花时间。
姨妈总说我比她女儿,也就是表妹,有耐心多了。的确,使用电子产品时遇到问题,我会细细教她直到教会,表妹则一会儿就不耐烦而放弃。
像这种事,我为什么会不厌其烦,为什么不在意“浪费”时间?因为这在我的理念里,属于“应该的事”。
可为了防止妈妈被骗,花很多精力去判断消费陷阱这种事呢?大部分就属于“不应该”、“不值得”,所以自然抗拒。
希望在一个个小教训之后,妈妈能看清一些不值得。不过,只要不涉及很严重的东西,我基本不干涉她。
就像她一直以来都很包容我的许多不懂事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