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在豆瓣上发布了一篇关于“无力感”的文章,已经得到200多个赞和收藏了,现在每天还都会有新的回应动态。
那种无力感,主要是指个人的努力,无法挣脱一些结构性的限制,而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可能大部分人,都体会过这种无力感吧,引发了大家的一些共鸣。
在无力感的请侵蚀下,就会慢慢陷入痛苦的情绪。
如果你现在也感到很痛苦,那就停下来,一起来思考一下深层次的原因。
一年前,我也曾有过一段很痛苦的日子,现在复盘来看,就是因为没有找对出口。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用一个底部透明的玻璃瓶,装上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开着口平放在黑暗的房间里,然后在让底部朝向窗户。
结果会怎样?
蜜蜂会自始至终在瓶底寻找出口,直到累死或者饿死。
而苍蝇,开始会来回乱飞乱撞,无意中就从瓶口飞出来了。
你,是那只蜜蜂还是苍蝇呢?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那段时间,我就是那只蜜蜂。
只知道在玻璃瓶底死磕,进而产生了无尽的痛苦,却从来没有想过,是否有其他的出口。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一种能量的存在。
人也一样,是具备很多能量的,而我们工作、生活、交往都是在释放能量的过程。
如果,释放的过程出现阻碍,自然就会产生痛苦。
比如,工作上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恋爱中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人,生活总是不尽人意,都是你的能量的出口,出现了问题。
就像那只蜜蜂,能量全部耗费在了不对的出口上。
后来,我痛定思痛,才想明白。
如果当下的环境无法改变的话,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
存在主义哲学主张,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有选择的。你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不愿意承认那种极端选择下的后果摆了。
比如,不喜欢当下的工作,大不了辞职不干了,但是又顾虑生计的压力。
怎么办呢?
那就是换一个出口,可以暂时不辞职,但是也不再专一地工作。
而是,在不喜欢的工作上摸摸鱼,然后集中精力在工作之外,开发一些副业尝试。
我就是这样,已经决心要离开当下的工作环境,但是一时又有限制而不得,那就换个出口。
把更多的能力转移到了阅读、写作和运动上。
利用一切的自由时间,看看书,写写字,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
心情瞬间大好,痛苦也消失了一大半。
一旦能量找对了出口,生活就会是一切顺利、万事如意的状态。
如果能够在副业上,再收获一些收入的话,那就是意外之喜了,幸福感就更高了。
就像那句鸡汤一样: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一文不值,那肯定是放错了地方。
让社恐去当销售,让状元郎去干苦力,都是一种折磨。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痛苦也是好事。
它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正在做不适合的事情,激发我们去寻找自己专属的人生使命。
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找对那个出口,才会是最大的人生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