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6日星期一

有人说,这是一部被电影名字掩盖的好作品。在标题党横行的网络时代,如果你的标题不够吸引别人的眼球,那么你的作品就不容易被别人说看到。我却一直坚信,题目是探索,它不是肤浅的概括,而应该是有深度的寓意。毕竟我们看的是一部作品而不是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要具有目的性,而作品的名字就应该具有寓意,如文学作品《黑暗之心》、《百年孤独》等。
对于电影名字,你是怎样理解的呢?或者换个问法,你会怎么断句?
遥望 / 南方的童年 or 遥望南方的 / 童年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我是会选择第二个。我赞同这是一部被电影名字隐藏的好作品,它的题目是有深意的,但对很多人来说,大概是目的性不够明确。这部影片太真实了,真实到让观众觉得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里面的人物与其说是演员,不如说他们都是本色出演。加上导演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不常变换的镜头,朴实的农村生活,都将那个年代的故事真实地呈现在镜头面前。
影片故事讲了在农村任教的易老师,为了改善村里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在自家筹备开办了村里的第一所幼儿园。由家里下岗的老婆和打工辍学未果的少女李响担任幼儿园老师。而后因为老婆缺少教师资格证,不符合从业规定,加上幼儿园等设施安置不到位,致只开办了几个月的幼儿园就取消停办了。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的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有那么一群孩子,他们相守着同一时间的记忆,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上习惯于称他们为留守儿童。他们的身边没有父母,和父母相关的记忆少之又少。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决定了你将会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度过童年。
以我个人的体验为出发点,留守儿童是不可怜的,可怜的是长大后的留守儿童。这样说是因为许多缺失性的需要和心理问题,在小的时候不会有明显的表现,但是在时间的长河面前,这些问题会逐渐显现,在人生路上,也许会多一些无力感。
在小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留守儿童,他们一样玩耍、学习。他们不知道他们生活中缺失的爸爸妈妈的角色,他们以为爷爷奶奶也是一样的。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发现,这个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个社会相处。他们的爷爷奶奶在老去,老人早已经退出了世界的角逐,而若面对常年无法沟通的父母,他们往往选择沉默。不是不想沟通,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他们不哭不争不闹,他们更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
城市的孩子当然也有城市孩子的苦衷,但两者相比而言。我认为精神情感的缺失,是一辈子的事情。他们会在某一时刻被温暖的亲情时刻所笼罩,这样的对比之下就显得自己的童年有多伤感。
纵使留守儿童的父母有许多生活的无可奈何,但孩子的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情。既然父母在实际生活中,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就不要在精神方面,忽略了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的爱和鼓励,有的时候,只有父母可以给予。父母需要告诉孩子,你们时刻在他们身边。莫让有父母的孩子活成没有父母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请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存在,在孩子的脑中,有清晰的人物形象,而不是模糊的影子。
观看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680980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