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归第4天。
回想起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执意将生病的孩子带走,确实有点不理智。
但是从结果和效果来看,我做的太对了。
清楚地记得从我口里发出的肺腑之言:“妈妈你就放手吧。孩子在你这里,等于是锁住了半个我。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10点回家,我还有我自己的家呀!”
“我己经30多了,不用事事都听你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上,我有自己的想法,孩子毕竟是我的!”
我知道她又会说,孩子在你那里保准会生病。
“孩子生病是正常的事情,不能说在我这生病是生病,在你那里生病不是生病。”
她还是会反驳,正因为早年在你那生病把体质搞坏了,才会容易生病的。
“妈,孩子是我的,我照顾的是好是坏,那是她的命!”
有时候觉得,你学了再多心理学知识,在情急的时候,也做不到完全的理性。
在企图跟她沟通的年岁里,我的妥协最终让她一点未改。
是的,除非自己认识到,否则没人能帮你认识自己有多执念和倔强。
这是漫长的过程。
有的老人年老能想通很多,面向慈祥和蔼,一切都像过眼云烟般淡然。
有的老人年老越怕的倔强,她们曾在年轻的时候像男人一样撑起一片天,勤劳、泼辣、利索、能干,如今她们更不会屈服于自己的儿女,依旧像扮演全家的掌舵人。
无论他们的观念是否过时,无论他们的能力是否强大,也无论家庭的其他成员是不是已经变化。
甚至,他们还拒绝学习。只闭上眼,关了耳,拿出手指指着你:你不好,你不对,你比不上……
仿佛她正生活在无尽的苦难里,像年轻时受苦一样,当初不能宣泄,只能苦干;如今,终于可以全部投射到别人身上,日日年年的说给你本该说给岁月的话、骂给你本该骂给岁月的话、弥补给你本该让岁月弥补给她的光怀与照料。
却不问问你,你也需要这些吗?
后来,我突然觉察,其实对于她,我什么也做不了。
企图将自己体会的告诉她,让她尽可能的脱离“神经官能”,走一条轻松的路。
那注定是会失败的。
最后可能连自己都会陷入她情绪的漩涡。
读《母爱的羁绊》让我如醍醐灌顶。哦!
孝顺不是要把自己搭进去。
孝顺得先过好自己的人生。
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纠结在娘家。
但我真正的家并不在那里了啊。
我们总得先负责好自己,才有资格担心别人。
母亲的越界,让我苦恼。
而我难道不是她越界的帮凶吗?
想到这里,我毅然决然的将孩子从我妈妈那里带走了。
就是武汉那个雨雪交加的夜。
我大声的说出了我的诉求和我决心要划开的边界。
孩子看着我:“妈妈,我们回家!”
妈妈一声不发。好像若有所思,又好像被我给怔住了:毕竟我从未过分的忤逆过她。
那边的丈夫,开着门,嘴角上扬:欢迎我们家的两位公主回家!
完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