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心理
用文字缝补人间千疮百孔

用文字缝补人间千疮百孔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3-10-07 17:44 被阅读0次

    写文字的人很多,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为了心中的情怀;而有的纯粹为了自嗨;而我的前半生,却是一直用文字缝补着我生命的千疮百孔。

    幼年阶段

    本来我也曾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爱我和姐姐的爸爸妈妈是自由恋爱的,那个年代的婚姻凭借媒妁之言,而我的父母却幸运地自由恋爱,更确切地说,是母亲倒追的父亲。

    父亲曾经是富家子弟,    1949年10月1日前,奶奶迫不得已让保姆把8岁的儿子带到了乡下,从此改写了父亲的命运。

    17岁那年父亲有机会被派到公社工作,做知青宣传工作。他的帅气、谈吐深深地征服了母亲。母亲不惜给媒人送礼介绍父亲和她相亲,后来母亲如愿了,很快二人世界变成了四口之家,我和姐姐的出生给小家庭带来了欢乐。

    父亲和母亲不满足于只有两个女儿,要一个儿子是他们的执念,很快第三胎就来了。不幸的是母亲生产的时候难产,形成大出血,一尸两命,瞬间我们曾经的幸福小家庭就崩塌了。

    奶奶带走了身体不太好的姐姐,则把我送到了乡下的保姆奶奶家,那一年我4岁,从此与保姆奶奶相依为命。

    在物质匮乏,精神同样匮乏的年代,看画书是唯一的消遣方式。

    我这个外来户从刚开始就和本地孩子格格不入,大多数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他们大的帮父母干活,中间的帮父母带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而我略显孤单,除了自己的课本,身边有什么就看什么。

    刚开始看连环画,慢慢过渡到看小说,甚至身边有什么就看什么。周围的邻居也觉得我是个喜欢看书的孩子,于是家里有书的也乐意借给,或者送给我看。其中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保姆奶奶家的远房亲戚——永军!

    永军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留下他和爷爷艰难度日。爷爷虽然文化不高,但以前是个账房先生,打一手好算盘,永军得了爷爷的真传,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在爷爷的指导下联系珠算。

    初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永军的爷爷在睡梦中悄无声息地走了,永军成了孤儿。后来被大队里照顾继续读高中,每个周末和同学们一样回到家里,住在自己家里,而是到我和奶奶家吃饭。

    虽然辈分上永军叫我“霞姑”,但是他却像个大哥哥一样呵护着我成长:不但教我学习珠算相关知识,还给我推荐好多书籍,其中大部分都是“伤痕文学”,开阔了我的视野。

    上初中那会,有几个爱看书的同学,无论谁有好书,互相借阅,《岳飞传》《杨家将》《……》都是在那个时代阅读的。

    读高中那会,虽然功课紧张,但忙中偷闲,阅读种类和数量不减而增,除了《故事会》《辽宁青年》等杂志,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几乎扫荡个遍,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窗外》《情深深雨濛濛》《一帘幽梦》……少女们心中的理想爱情不过如此吧!

    那一时期的阅读,让我孤独的生活有文字相伴,同时坚持写了六年日记,记录初中三年的冲刺中考,高中生活的初恋以及青春期的懵懂。同期摘抄了好多诗歌、歌词、好句子、好段落,为以后的码字积累了素材。

    成人的世界

    刚工作那会单位在边缘的连队,住集体宿舍,吃食堂,每个月才能乘坐通勤车进城一次,最主要的是下班后只能呆在宿舍里,周围都是茫茫戈壁滩,而且夜里12点准时熄灯。

    在那枯燥、孤独的大环境里,怎么打发业余的时间?

    聊八卦,好像我并不擅长;

    打扑克,我觉得真的浪费时间;

    织毛衣,一直没有学会;

    ……

    我好想成为了同事们心中的另类!

    常言说:“秦桧还有三个相好的!”自然也有和我兴趣相投的朋友,她就是同样喜欢看书的南春香,我们无论谁休假回城上都会借书带回来,然后互相交流着阅读。

    那时候阅读不懂笔记什么的,也不屑于摘抄好词好句,看过就完事,多半是为了消遣时间,打发空虚的生活。自然阅读内容,多半以小说为主,而且能有选择地阅读。

    后来成家后被调到城里工作,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但是那时候通讯不发达,电视永远都是三个台——中央一套、新疆台和巴里坤地方台。

    先生不爱看书,中央一套从头看到尾霸占着电视,而我只能看书打发时间。

    先生单位的书报费是单位替个人订阅的《军垦报》和《畜牧》杂志,《军垦报》我基本都浏览一遍,了解军垦的动向。

    回城里生活便利,购物便利,逛书店同样便利,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光顾一次书店。

    那时候工资低,又要养孩子养家,孩子的费用排在第一位,买书只能精挑细选,往往挑选几本后,最后结账的只有一本。记得《红楼梦》最喜欢的版本,我是第三次才下定决心购买的,同时失去购买机会的是那双我心仪已久的棕色马蹄跟皮鞋。

    孩子略微懂事以后,和孩子共读成为了彼此的阅读模式,青少年版的《简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我们共读的目标。

    即便孩子长大后到外地读书,她送给我的礼物多半还是书籍,也有她自己看过觉得不错带回来给我阅读的。《简 孤独》《看见》《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等书籍都是在孩子的引导下阅读的,面大、广泛,时间充足,我也便有意识地开始做读书笔记了。

    工作到退休之前的30年间,生活经过了穷苦、安稳、到小富即安,中间的情绪也经历了绝望、苦闷和彷徨,心情早已千疮百孔了。

    这段期间,只有我自己知道,要是没有如此丰富的文字占据我的空闲时间,情绪是否崩溃我真的不敢肯定。

    退休后的空闲时间安排

    我知道自己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有时间走在大街上我会自我询问:我是谁?我在哪里?家又是个什么样的场所?感觉自己就是个生活中的局外人!

    孩子毕业那一年,我刚好结束了职场的吊打,成为了退休队伍中的一员。

    应孩子的邀请,我决定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顺便在江城走走看看,江滩、森林公园、户部巷……留下了足迹,为了心中的执念和向往,孩子专程陪我去了武大,虽然错过了樱花盛开的季节,但是走在蜿蜒曲折的樱花大道上,我便释然了。

    孩子走向职场,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孩子是否能适应新的生活?能否经得起职场的吊打?

    带着这些困惑在孩子入职第一年的冬天,我到孩子的工作地小住一段时间,亲临孩子的生活,总算放心了。

    而选择再就业以后,那份工作就当成了副业来经营,空余时间就多了,这个时候就有了书写的愿望。

    书写文字对我来说不算困难,而且平时大量阅读积累了很多素材,况且生活当中每天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新鲜事情,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不与人交往,也避免不多对事情有看法,更少不了家长里短。

    这些烦恼与人分享?NONONO ……

    不多的知心朋友是用来交流心灵感悟的,而不是用来当情感垃圾桶的;

    与另一半分享,未必能沟通顺畅;

    ……

    怎么办?情绪总要有一个宣泄的出口,那就用文字来记录生活,书写感悟,以及对生活的展望吧!

    现实生活中,哪个人没有发恼?又有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心灵不被撕扯?职场中不被吊打?怎么不去怀旧?

    这些就用文字来记录好吗?

    生活随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写作感悟随时记录下来;

    阅读笔记也能随时随地分享;

    一件发生在生活里的过往经历,用系列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展示出来;

    发生在身边的有影响的人和事那就用长篇的篇幅,加以艺术加工一个章节一个章节书写吧;

    ……

    这些年,文字就像一根穿着丝线的绣花针,秀出童年时期的孤独,少年时期的无助,青年时期对外界的向往,以及盛年时期的意气风发,还有壮年时期的无助。

    即便到了中年的后期,生活依然没有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还有那么一段时间曾经千疮百孔的生活雪上加霜,貌似绣花针不足以修补那么多的漏洞了。

    修复不了就放弃它,让它继续腐朽吗?当然不是!那就用大号钢针穿着钢丝继续修复吧!

    成长过程中的磨难、婚姻中磨合中形成的创伤、职场中的吊打,早已把生活撕扯得千疮百孔,与其展示给外人欣赏,或者被耻笑,倒不如默默地用文字慢慢修复,手法得当的时候,也许是一副美景美图呢!

    用文字修复生活的漏洞的过程中,手法越来越娴熟,不但能修复生活的小破洞,而且还能在千疮百孔的沧桑之中秀出美丽的图片,滋养我孤独的灵魂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文字缝补人间千疮百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wm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