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越读经典读书
为什么人类钟情于末日的想象? 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启示

为什么人类钟情于末日的想象? 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启示

作者: 越读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1:14 被阅读22次

    这篇文章显然“后知后觉”了——最后一波《流浪地球》流量轰炸都结束了,我才缓过神来写两笔。

    我不得不写。尤其在今天,打开窗户,似乎就能听到万物复苏的声音,而脑海里,我看到的却是地平线上那颗硕大的把地球拖向死亡的木星……

    我不禁打个冷战:人类为何如此钟情于末日的想象?

    大概因为未知。

    人类总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兴趣。死亡原本是最大的未知,千百年来,虽然宗教描述了一个人类未知的极乐世界疑惑可怖的地狱,但人类对个体死亡的好奇还是减弱了。在见惯了个体死亡的世界里,让人更感兴趣的事,或许就是人类整体的最终命运:人类终将会灭绝,还是成为宇宙的主宰者,抑或以另外一种生命形式存在?这些未知,为末日的畅想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和趣味感。

    无论是韦尔斯的《时间机器》,还是阿瑟·克拉克的《最后一个地球人》,抑或当今诸如《三体》《后天》《行尸走肉》等不胜枚举的末日题材小说和影视剧,都描绘出了各种不同的末日想象。

    尽管如此,《流浪地球》被搬上屏幕后,依然俘获了观众!

    虽然这是大刘在1999年发表的小说,但20年后再看,却依然感觉是超前的。看过那么多大刘的作品,感觉“流浪地球”或许是他最浪漫也是最悲情的设想。 除了他,还有谁会想到把地球变成飞船,带着地球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星际流浪?

    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想象是《流浪地球》成功的第一步。而这部作品更吸引我的还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主要针对原著,电影仅展现了原著的一部分思想):

    末日危机下,还有爱情吗?

    电影版《流浪地球》显然避开了爱情的表达,但从细节处还是能看出,刘培强一直思念着去世的妻子。

    而大刘在原著中却是这样写的:

    “在这个时代,人们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管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在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没有什么能真正引起他们的注意并打动他们了。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关注,渐渐从本质上改变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生活,对于爱情这类东西,他们只是用余光瞥一下而已,就像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钟喝口水一样。”

    这是多么可怕的设想?谁能想象,假如世界没有了爱,人类生存到底还有何意义?难道,生存仅仅是为了生存吗?

    原著中还有比这更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父亲”还有一段公开的“出轨”经历,而“母亲”却很坦然。这看似荒诞的想象,却不失逻辑——比起生死,还有更让人害怕失去的吗?

    末日危机下,生命平等吗?


    《流浪地球》的电影版和原著有一个情节是相似的,就是主人公的妈妈去世了,不同的是,“妈妈”去世的原因不一样。在原著中,“妈妈”去世的原因,是当时地下城即将被岩浆吞没,在人们逃离地下城时,逃亡顺序是按照从幼至老的顺序。按照大刘原著的逻辑,爷爷韩子昂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地下城。

    这不禁让人反思:在危急时刻,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否有高低之分的?事实显然证明是有的。

    在原著中,不仅老者要把生存的机会让给更年轻的人,面临末日危机,人们的生育权都是通过抽签决定的。

    但在一个没有希望的时代,生育权真的那么重要吗?正如大刘的那一声叩问:“我的孩子出生在这个苦难的时代,是幸运的还是不幸呢?”

    关于死亡最传神的隐喻

    大刘在多部作品中都写到了人类社会的黄金年代。在《流浪地球》中,黄金年代,就是“前太阳时代”,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当下:

    太阳依然给我们带来光和热,而不是死亡;月亮依然给我们带来圆满和希望,而不是冰冷;万物生生不息,日月轮转,大地与海洋平静而美好……

    但这一切会永恒不变吗?

    小说中,人类面临的灭顶之灾,就是太阳惹的祸。因为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剧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若不逃亡,那么地球在“氦闪”中彻底气化。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堵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
    这个时代,死亡不再是黑色的,它是闪电的颜色,当那最后的闪电到来时,世界将在瞬间变成蒸汽。

    电影中关于人类对于死亡有一段非常传神的隐喻,就是韩朵朵爱吹泡泡这个细节。这个隐喻正来自大刘的原著:

    我盯着那个泡泡,看到它表面上光和色的狂澜,那狂澜以人的感觉无法把握的复杂和精细在涌动,好像那个泡泡知道自己生命的长度,疯狂地把自己渺如烟海的记忆中无数的梦幻和传奇向世界演绎。很快,光和色的狂澜在一次无声的爆炸中消失了,我看到了一小片似有似无的水汽,这水汽也只存在了半秒钟,然后什么都没有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存在过。

    破灭的泡泡,既像是一个个生命,又像是即将被气化的地球:

    “看到了吗?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小水泡,啪一下,什么都没了,有什么好怕的呢?”

    比生命更珍贵的是什么?

    为了生存,人类决定移居的目标是距离地球4.3光年之外的人马座比邻星,而这一星际之旅,要经历2500年。

    “在已经进行了40代人,还要延续100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但有一样东西可以让迷失的人找到方向,那就是希望。

    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唯一让人活下去的理由,就是找到希望。

    “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在电影中,这句话就像“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一样,令人印象深刻。

    在影片的最后,刘培强带着人类生存的希望,与木星同归于尽。这样的结局设定,不仅仅是为了催泪。它给我带来一个启示:其实命运对人类最大的考验,并不是人一生中要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而是,当死神忽然与你狭路相逢的时候,你是否做好了接受这一切的准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人类钟情于末日的想象? 刘慈欣《流浪地球》的启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xt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