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玲莉 幸福双翼学员
01 高考前夕,女儿被投诉
2020年7月6号晚上,也就是在高考的前一夜,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
是关于第二天即将高考的女儿的。
17岁的女儿做过性格测评,是一个热心开朗、善于交际,同时也比较情绪化的孩子。
所以,情绪问题,一直是她最头疼的因素。
7月6日晚上七点多的时候,我接到了孩子的宿管老师打来的电话。
宿管老师怒气十足,对孩子的责备和不满,扑面而来。
老师嘴巴突突突的一顿批判,我内心突然一紧,几次试图打断她,都没有成功,她那种强烈的情绪一下把我震住了。
我一直提醒自己,要淡定要淡定。
我不能急着打断老师,我深呼吸平静下来,并不断回应她“嗯,哦”,倾听她的话。
等老师噼里啪啦说完,我也了解到了事件的原委。
原来,孩子的一个同学,平时在外面上课,这次回来高考,晚上需要住学校,但是她比较懒,不愿意带被子蚊帐被褥,就跟我女儿商量说借用她床睡一下。
因为女儿申请了走读,只有中午在那边睡,晚上是回家的,所以刚好位置是空着,向来很乐于助人的女儿,满口就同意了。
我很了解女儿,平时总是帮班上的同学带水啊,带文具啊,带吃的呀,能够帮助别人的话,基本上都很愿意付出。
老师主要投诉说,女儿没有经过允许私自答应留宿,就是不尊重老师,而且违反宿舍的管理规定。
我一听,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不是像她说的这么严重,孩子心中只想帮助别人,根本扯不到不尊重老师的角度和程度。
以前的我,总是容易被老师的情绪绑架,每次老师来投诉孩子的时候,我都不假思索,认为老师说的总是对的,是孩子不好。
也会对孩子再来一顿狂批:为什么不遵守学校的规定?为什么不符合老师的要求?责任在我们,需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有一次,她因内务整理不达标被扣分停宿一周,接到老师电话后,我就气急败坏地要求停宿回到家的女儿,天天在家折豆腐块被子。
还有一次,她违规带手机被开处罚通知书,要家长去签字。
每次去见老师,我都是觉得羞愧,恨铁不成钢,老师说话的语气微表情,都激发起我内心对孩子的不满。
班级里面很多人带手机,在教室区域被老师逮着了,不是她自己本人在玩,是别人借她的查东西被抓,老师最后罚的是带手机的人,我觉得她愚蠢至极。
气急败坏给她一通责骂,她烦躁地关上门,我在门外气得胸口疼:这孩子怎么就不给我省心呢?
以前,我这种简单的思维和做法,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做一个符合老师和家长要求的好孩子,做一个不给我惹是生非的好孩子,完全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感受和想法。
那时的我,一接到老师来电,就心情烦躁,老师一说孩子的问题,我就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边。
老师的投诉,最终都会引发我们亲子之间的大战。
02 跟孩子成为同盟
还记得,我刚开始学习时,有位妈妈分享时说了一句话: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跟孩子成为同盟,跟孩子站在一边。
我很诧异,无法理解:这样孩子不会无法无天吗?
或许是深深体会到毫不犹豫跟老师站队之后带来的苦果,我的潜意识深深的记住了这句话。
跟孩子站在一起,成为同盟,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随着学习和践行的深入,我发现这里面的秘密是——肯定。
为什么可以跟孩子站在一边?如何跟孩子站在一边?本质上就是——允许犯错,肯定动机。
同样的,这样的原则,我也可以用在正气急败坏向我投诉的老师身上。
我试着面对老师的情绪,面对这些批评,看看事情客观的真相是什么。
我内心很安定,很平和,我肯定老师,理解她坚持自己的管理规定,顾全大局,还有为同宿舍其他孩子考虑(觉得有另外一个宿舍的同学进来住的话,对自己产生不舒适的影响)的周全。
同时,我也肯定孩子做这件事情的正向动机,并把孩子的身份定位,从老师最初所说的“不尊重老师”的孩子,转化为“乐于助人、考虑同学困难”的孩子。
老师的情绪渐渐平复。
这一刻,我接住了从老师那里被扔过来的“一无是处”的孩子,也接住了老师的情绪。
我的内心,感觉力量满满。
我继续用三段式表达跟老师沟通。
我说,我看见临近考试,孩子有些焦灼的情绪,我有些担心她由于考试的压力增加,在高考期间,睡眠不是很好,所以晚上才请假,在家给她一些放松的支持。
希望老师不要因为这个事情正面(我感受到老师怒气冲冲,判断她一定是跟孩子大发雷霆过了),去跟孩子发脾气,大发雷霆,而影响她的考前情绪
说到这里,老师一下子意识到了什么,特别交代我说,等孩子晚自习回来,让我什么都别问,就当什么都没发生。
一开始老师告诉我,她只是从别人嘴里得知这事情,没有找过我女儿,什么都没有说过。
现在看来,她是找过女儿,而且两人沟通应该产生了非常激烈的情绪,所以她才气急败坏地给我打了投诉电话。
不管她怎么说,我有了稳定自己和安抚孩子情绪的能力,所以也不怕她对我和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了。
03 从愤愤不平到平静面对
我发现,当我选择跟孩子站在一边后,自然就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可以头脑冷静地思考和分析,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把对女儿高考状态的影响,降到最低。
我告诉老师:
“孩子把床借别人的可能太草率了,老师是否跟对方的父母联系一下,把被褥床品给孩子来送一下。
高考期间毕竟是特殊时期,给孩子做好后勤工作,父母在关键的时候为孩子助力一下。
或者由我从家里带一套床品给这位同学送去,我家里比较近,有需要的话我马上到。
或者老师去协调一下,从高一高二的住校生里面,给她协调一下床位,或者是床上用品,高考期间其他年级都放假,有好些解决办法的。”
沟通之后,老师平静下来。
晚上孩子回来以后,愤愤不平地跟我吐槽,还把老师愤怒情绪中发给她的语音和文字给我看。
老师的做法,说实话,确实非常糟糕,完全是把心中的情绪放大之后,发泄在女儿头上。
女儿说,她当时在食堂备考区背书的时候,突然收到这个语音,一下子气的全身发抖,班上很多同学都听到了这个语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幸好同学们都过来安抚她,她说想到明天要考试,不能被带跑偏了,所以到了第二节晚自习的时候,心情平复了一些。
孩子表示说,要把老师从朋友圈拉黑!
我跟她说:
“老师其实跟我打了电话了,我了解整件事情的经过,妈妈特别理解你难受的心情。
我觉得你没有做错,这件事情老师可以有很多好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发火的方式。
我感觉老师是一个规则感很强的人,一旦跟规则和程序不符,她就是会觉得难受,她就会有情绪,这个情绪80%来自于她自己的信念和观点,不是因为你。
你和她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在于,你认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以人为本,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孩子,你乐意助人,是一个特别善良人。”
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她说:“妈妈我还是想把她删了,因为我不想任何人在这两天影响我的情绪了。”
当天晚上,女儿顺利入眠,第二天顺利地进行了人生中的这场考试。
后来,我知道那个孩子晚上还是睡了我女儿的床位,中午跟另一个同学挤了一下。
也就是说,老师和家长并没有帮她解决这个问题,老师除了发火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我很庆幸,面对老师劈头盖脸的投诉时,我不再跟着一起给孩子的伤口“补刀”。
而是选择跟孩子站在一边,倾听她的情绪,接纳她的看法。
情绪被认同,动机被看见,情绪就自然流动,那些看起来糟糕的事情,也因为孩子的眼界开阔后,变得微乎其微。
过了几天,我看见那个老师还在给女儿的朋友圈点赞,看来孩子并没有删除这个老师。
最近,高考成绩出来,女儿发挥稳定。
作为艺术生的女儿,文化课和专业都已经过线,也填报了自己中意的学校,目前就只剩下等着录取结果了。
如果这一次,我没有稳住自己、接住女儿,我不敢想象,这次高考前夕的投诉风波,会对情绪波动的女儿来说,产生什么不可估量的后果。
或许这件事情中,女儿的行为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孩子的成长,不正是需要一个个不同的尝试和体验中,不断累积经验之后,再往前发展的吗?
如果简单的用对错来评判和发泄情绪,孩子只会因为害怕而变得退缩,或者因为愤怒而变得对抗,成长又从何谈起呢?
我很庆幸,我及时学习和改变,不再做那个亲手摧毁、摧残孩子成长的“刽子手”,而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接住孩子,站在孩子身边,让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在你身边。
关于我们
幸福双翼专注专业系统家庭教育知识传播,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千万中国家庭迈向幸福。
图片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