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万里图》是张大千在1968年创作,并作为祝寿的贺礼送给了张群。
那时的张大千辗转国外多年,内心十分思念家乡,于是绘制了这幅近20米的长卷。
此画描绘的是自青城山铁索桥至长江出海的这段景色,全卷气势恢宏,动人心魄,同时又十分秀美。
右侧开首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f8e02e09a233bf49.jpg)
河岸上的,便是岷江铁索桥。
画面上方,云雾缭绕间的,是青城山,张大千曾经隐居的地方。
向左。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b992c04ac84de0d3.jpg)
画面近处,被青绿覆盖着的,就是峨眉山。
峨眉山的上方,是平羌河。
对岸的三角地带是乐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05f5209f2299858f.jpg)
锦江如一条白色的锦缎,滋养着两岸的山水和居民。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f50404cf6762f6c4.jpg)
山崖陡峭,翠色濛濛。
山间几户人家,让人倍感亲切。
水上,是或停或行的舟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580563cc9cb4beb8.jpg)
小舟上,画家闲坐其中,悠然自得。
这时画家的神思,从万里之遥的异国,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故乡的山水之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877802161c103137.jpg)
右下方傲然屹立的,是巫峡十二峰。
巫峡对岸是平善坝。
张大千曾说,他最满意的,便是山间的那片云雾。
或许,许多记忆,许多遐想,都在迷蒙的雾气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b9f39a9f039b384e.jpg)
画面右方为庐山。
画家在庐山山顶处用了泼彩,在有形中加入无形,突出了庐山神秘、变幻的特点。
庐山对面是九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cd0907ab261ce396.jpg)
画面右上方即是“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九华山。
画面下方有密集的人家地方是芜湖古城。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af03e17df3366e26.jpg)
这里是李白去世的地方:当涂。
因为有了李白,画面增添了诗意和浪漫。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bc0ab2909c2066a4.jpg)
画面正中就是焦山。
焦山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原在西麓山崖上的《瘗鹤铭》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16af99b505a8aac0.jpg)
青山脚下的村落为常州。
1101年,苏东坡在常州病逝。
因为苏东坡,这个城市给人留下了更多的感慨和怀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5ecab025b19b6a4f.jpg)
画面右上方的三角处是上海。
再向上,则是南京。
左下角,那个水中的岛屿是崇明岛。
在这里,我们看到水域更加开阔。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6b6a02c7de855006.jpg)
浩淼的水中央,矗立着的小岛是佘山岛。
至此全卷结束。
纵观全画。
画面采用传统的散点透视的方式,随着画卷的徐徐展开,观者仿佛悠游于祖国的山水之间。
整个画面水汽氤氲,苍翠欲滴。
布局上疏密有致,很讲究节奏感。
在这幅画中,也体现了张大千“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风格特点。
实处,见山川壮美;虚处,引无限遐想。
《长江万里图》为绢本设色画,纵53.3cm,横1996cm,现藏于台北历史博物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ceadd7738b759bc7.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