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作者: 陈野思逸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22:51 被阅读0次

《山水松石格》原文

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

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

由是设粉壁、运神情。素屏连隅,山脉溅渹。首尾相映,项腹相迎。丈尺分寸,约有常程。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乍起伏于柔条,便同文字。(原缺十字)。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青。隐隐半壁,高潜入冥。插空类剑,陷地如坑。秋毛冬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巨松沁水,喷之蔚冂。裒茂林之幽趣,割杂草之芳情。泉源至曲,雾破山明。精蓝观宇,桥杓关城,人行犬吠,兽走禽惊。高墨犹绿,下墨犹赪。水因断而流远,云欲坠而霞轻。桂不疏于胡越,松不难于弟兄。路广石隔,天遥鸟征。云中树石宜先点,石上枝柯末后成。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大忌学图经。

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勿泄于户庭。

萧绎(508~554),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552至554年在位。是不是想到了某部电视剧的人物—萧景琰哈哈。目前能见到载有《山水松石格》文章较早版本是明代王袯《书画传习录》。据《山水松石格》本文可知,其主要阐述山水画的总体与细部的关系,凡风格精神、笔墨色彩、构图布置、山水技法等都有精辟的说明,对景物布置、远近比例、建筑人物、点缀鸟兽也有精要的见解。

文章个人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的突破:

其一是,《山水松石格》是一篇零零碎碎的口诀,其中 “格高而思逸”的审美观在这首次提出,是绘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其二是,首次提出“破墨”观念。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其三是:还谈到色相冷暖对比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就是,具有不同冷暖色相的物象也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其涉及到了色彩的对立机制理论,在西方,对立机制理论最早是由德国生理学家赫林于十九世纪后期提出的。

总之,梁元帝《山水松石格》,是一篇零碎的口诀,讲了一些山水画的技法,和一些审美理论,以及这些技巧带来的心里感受。

相关文章

  • 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山水松石格》原文 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 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 由是设粉壁、...

  • 古人的读书无用论——《王船山史论选评》选评(二)

    本篇来自《王船山史论选评》论梁元帝读书亡国 南朝梁的都城金陵被攻陷时,梁元帝将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付之一炬。“读书万卷...

  • 20170421读资治通鉴 京房与石显

    汉元帝时期,石显弄政。京房以占卜出名,入宫辅助元帝。他几次进谏除掉石显,元帝迟疑没有采纳。 在谗言之下,元帝让京房...

  • 采莲赋(梁元帝)

    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

  • 【白氏诗作】

    五律*论读书 人如其所读, 何法可推崇? 耽迂梁元帝(1), 愚显刘羽冲(2)。〔#〕 稽康(3)书读死, 戴震(...

  • 蘑菇石梁

    蚂蚁山之阳蘑菇石梁,因山顶有巨石如蕈,孤耸云天而得名。长者言,往蘑菇石梁即可望异乡,返蘑菇石梁则眼下桑梓。今蘑菇石...

  • 罗定石牛山(石牛仙踪)书法石刻

    罗定石牛山(石牛仙踪)书法石刻 [据资料记载]罗定石牛山有古今书法石刻多处,其中石牛仙踪的“仙踪”是书法家梁...

  • 摄影荆州《梁元帝园林雅苑》

    雅 苑雅苑是梁元帝文化展示园。萧绎508年~554年。梁元帝字士成,小字七福,字号金楼子,今江苏武进人。514年被...

  • 猜一猜,学汉语,防痴呆(下)

    谜语中谜格徐妃格,名自《南朝后妃传》故事。徐娘半老这个成语就是指徐妃的。徐妃的内心世界也正如她的半面妆,梁元帝与徐...

  • 《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一百一十二

    一百一十二、焚书断剑后悔莫及 公元554年(梁元帝承圣三年)8月,梁元帝萧绎灭亡萧纪以后,自以为帝位已经稳如泰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梁元帝《山水松石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z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