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松石格》原文
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
设奇巧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精。
由是设粉壁、运神情。素屏连隅,山脉溅渹。首尾相映,项腹相迎。丈尺分寸,约有常程。树石云水,俱无正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乍起伏于柔条,便同文字。(原缺十字)。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青。隐隐半壁,高潜入冥。插空类剑,陷地如坑。秋毛冬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巨松沁水,喷之蔚冂。裒茂林之幽趣,割杂草之芳情。泉源至曲,雾破山明。精蓝观宇,桥杓关城,人行犬吠,兽走禽惊。高墨犹绿,下墨犹赪。水因断而流远,云欲坠而霞轻。桂不疏于胡越,松不难于弟兄。路广石隔,天遥鸟征。云中树石宜先点,石上枝柯末后成。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大忌学图经。
审问既然传笔法,秘之勿泄于户庭。
萧绎(508~554),字世诚,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552至554年在位。是不是想到了某部电视剧的人物—萧景琰哈哈。目前能见到载有《山水松石格》文章较早版本是明代王袯《书画传习录》。据《山水松石格》本文可知,其主要阐述山水画的总体与细部的关系,凡风格精神、笔墨色彩、构图布置、山水技法等都有精辟的说明,对景物布置、远近比例、建筑人物、点缀鸟兽也有精要的见解。
文章个人认为有三点比较重要的突破:
其一是,《山水松石格》是一篇零零碎碎的口诀,其中 “格高而思逸”的审美观在这首次提出,是绘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其二是,首次提出“破墨”观念。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
其三是:还谈到色相冷暖对比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就是,具有不同冷暖色相的物象也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其涉及到了色彩的对立机制理论,在西方,对立机制理论最早是由德国生理学家赫林于十九世纪后期提出的。
总之,梁元帝《山水松石格》,是一篇零碎的口诀,讲了一些山水画的技法,和一些审美理论,以及这些技巧带来的心里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