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蝉趴在窗棂上喑哑的鸣叫着,或许是昨晚的那只蝉,甚至是这几天它一直趴在那儿,到了夜晚便用那沙哑的喉咙唱歌。
已经洗漱完毕的我本打算休息了,但脑海里汩汩不断的涌出许多美好的句子,就像突现在沙漠里的甘泉,我生怕一不小心就枯竭了。于是便再次坐在电脑前,偶尔熬熬夜,大抵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今年新搬了家,住在环城路,下楼右拐便是农村,小暑过后,我时常听见从环城路外侧传来的蝉鸣,不似老家的热闹,也不似城里的嘶哑,那鸣叫声中带着一番难以言喻的滋味,许是乡愁吧。
我有睡前看书的习惯,这几日却什么书也看不进去,烦躁间突然心血来潮,又重读了一遍鲁迅的《社戏》——一群少年,在夏夜,趁着茫茫夜色划船去赵庄看一场社戏,戏平平也,于是泛舟归家,途中,偸煮了长相正旺的罗汉豆。鲁迅在文末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不够尽兴,于是又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满月朗照下的荷塘的美自不必说,朱自清用他的笔墨将其临摹成一幅生动的月夜荷塘图景,但我更喜欢文中的这段话:“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说不清是性格还是年岁使然,独享静谧的夜似乎比群欢更讨我喜欢了,但我贪心,我想看夜的颜色,听夜的声音,嗅夜的味道,我想把夜定格下来,描绘出来,尤其是在这晚凉新起的夏夜里。
说实话,我有些怀念老家的夏夜了,它不像城市的夜,用霓虹灯就将人们糊弄过去了。
天黑后,暑热自然退去,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歇着,屋前河水潺潺流动,屋后虫蛙低吟浅唱,我喜欢踱几步路到小桥上去,在那儿可以更清晰的听见流水声,也可以望见屋舍和群山的轮廓,隐隐绰绰,不甚清晰,却有几分朦胧美。
月亮已经从东边升起来了,在对面山坡上形成一道明暗分明的界线,跟日出时一样,但这界线明显多了阴柔之美。月亮慢慢的升起,月界线也在一寸一寸的移动,终于,月亮在大地上均匀的撒下了一层薄薄的清凉的光辉,也在大地上印下屋舍和树木的轮廓。几颗明星散布在如碧玉盘的天空里,仿佛是在对着我眨眼睛。
牛栏里传出反刍引动铃铛的响动,山尖传来夜鸟扑棱翅膀的响声,夜更静了,偶尔会有三两个邻人来夜访,顽皮的孩子会趁着大好的夜色喊话对暗号,约好翌日玩的耍式,一番喧嚣过后,各自回屋睡去,夜,还是寂静的夜。
蝉已经不鸣了,夜已经深了,我也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夏夜里自由的徜徉一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