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5年股市经历一次波峰后,2020疫情年7月前后又来了一次,基金全线飘红。手里一只基金涨幅高达70%以上。等了5年迎来牛市,到底要不要卖出呢?5年前未解的问题,此时又令我困惑不已。
做投资理财的朋友说:
及时止盈非常重要,大盘上涨时可以减仓至70%。等到下跌时,可以用来高补仓。
但问题时,如果找到最高点卖出呢?又如果判断何时为低谷进行补仓呢?
读了李笑来老师的「定投改变命运」:
一定要持有2个大周期以上,一般为7年以上。
不要无谓的高卖低买,因为你自视为聪明的小伎俩,在长期的时间范围内并没有什么效果。
因此,对普通人来说,在持有期内唯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买买。
只买不卖,那如果生活中有事需要急用钱怎么办?想做小生意迟早实现财务自由怎么办?完全不同的方法,究竟要怎么做?
「定投改变命运」又读了一遍,仿佛找到了答案。
蛋壳投资原理
蛋黄:代表日常必需开销
蛋白:为抵御风险而准备的储蓄
蛋壳:长期用来投资的钱,可以忘掉的钱。
也就是说,蛋白部分要足够厚,才会有资本不去动用来投资的钱,才能将定投长期持有,做到心不随风动。有了这个启发,再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来分析一下究竟应如何做!
年初在外地购买了第二套房产,几乎用掉了手里的所有现金储蓄,因为用钱在上年年底也卖掉了一小部分基金。到2020年中的时候,手中就只剩一些基金资产,可以说蛋白部分非常薄。看到基金收益涨幅较高,便分批卖出一部分基金兑现。正好笑来老师书中所说,中途卖出其实是提前中止的未来的收益,因为在7-10年后回头来看,那时的涨幅都不算什么。各位专家讲的都有各自的道理,但听取时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
在看到「蛋壳投资理论」后,我确信此时的卖出是正确的。因为购置房产,蛋白部分变得非常薄,无法抵御任何意外。而生活中意外又无处不在 -- 交通事故、生病住院、赡养老人.... 如何没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潜在的风险,那么就不得不变卖定投的钱。而在那个时候,行情大概率是最差的,因为熊市必定长于牛市。
笑来老师说的一直买不要卖,是因为他有足够雄厚的备用资金,也因为他有足够强的场外赚钱能力。为了让大家可以长期持有2个大周期,特别嘱咐一定要用蛋壳投资。蛋壳那些钱就是即使全赔了,也不会让生活过不下去的钱,所以在长长的熊市中才不会为持续的下跌而焦虑。
因此,遇到5-7年一遇的上涨,到底要不要卖出一部分基金,这取决于自身当时的经济情况。如果手里的备用金不足(一般要准备家庭月收入的3-6倍),那么就要及时止盈,增加备用金。备用金或现金流充足的情况下,就不要为其所动,长期持有。
定投确实是对普通人来说最容易操作和赚钱的投资方式
我是在2007年与一位搞财务的大姐合租房子,当时正值牛市,基金也是个新奇玩意儿,听她说基金赚了不少钱。接着从2009年开始定投,懵懵懂懂,也没有多少钱,每月300、500做定投。期间读了一些理财书和专栏,慢慢了解基金。
说是了解,其实也没有多少更深的认识,冲其量是拉着我不掉队而已。
就这样,一直到2015年,经历第一次牛市,卖出获得不少的收益 (对比当时的收入,这些收益让我有足够的动力继续投资),之后定投一直在继续。就这样一直持续在现在,已坚持10年。
正像笑来老师所说,赚钱分三个层级:
用时间来赚钱
用钱来赚钱
用时间和钱来赚钱
有人通过把时间卖出多份来赚钱,比如作家,出售知识的人等,有人通过投资来赚钱,而做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大多只能通过时间来换取报酬。定投便为我们创造了一条通往时间+钱 来赚钱的捷径。这条捷径不需要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技能 -- 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需要是个长期主义者,并且是个延迟享乐者 -- 持续不断的将一定比例的收入定投,之后就忘记它。几年后你会看到时间的魔力,就像种下一颗小树苗,几年时间悄悄生长成为可以遮荫敝日的大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