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遇到过三种人
第一种人以自我成长为导向,选择工作的标准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他们积累更多的能力。这种人的具体表现是对事物充满热情,专注于事情本身,尽自己所能了解更多的技能。 他们渴望在一份工作中有所成,当一份工作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期望时他们会做新的选择。
第二种人以职业生涯为导向,他们会保证分内的事情没问题,然而更多的精力投放于向上汇报,他们往往是专业技能上没有太出色的表现,但往往执行力很强,他们大多适合在一家大公司长时间工作。
第三种人以生活安稳为导向,选择工作的标准是这份工作能不能让我生活安稳。这部分人的表现是做好自己的分内的事情,不会主动进击也不会做的很差,当前阶段做的业务不行了没关系我继续做领导分配给我的其他事情。
当然三种方式没有绝对界限,区别在于以哪种方式为主,又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选择了不同的工作方式。当然也没有批判任何一种人的意思,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本就多元。
首先,我欣赏并想努力做第一种人。曾经对现实问题没有太多想法,当时我认为人成长到不可替代的时候自然会有很高价值的,那么金钱方面也会得到满足,因此现实问题就都不是问题。那个时候的我刚刚走出社会,对新的世界充满好奇又无所畏惧,同时遇到了一群价值观相符同时也很拼的筒子们,我对未来充满期许。
后来,年纪也越来越大,我再不能骄傲的说你看我是这公司年纪最轻的人而且我的工作能力还不错。这个时候开始考虑现实问题,同时这个时候北京的房价也越涨越可怕。我开始没有那么自信,身边也有第三种人嫁了个好老公或者家里有爹就可以过的比我好的多得多,我又开始迷茫,我如此拼搏为了什么?是想生活过的富足?那么我是不是不用这么拼?我是不是也可以找个好老公?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那么努力了。
接着,我变得急躁迫切,我开始觉着在北京生存下来我好像自己一个人达不到,我被这房价压得死死的。我开始给我当时的男朋友施压,对,就像樊胜美那样。这个时候我的工作状态就是三种人的混合体,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如何得到想要的一切。然后因为男友不能快速成长感到焦虑,后来我们分手了。不是因为他没达到我的要求,反而是因为他达到了我的要求,对,还是像樊胜美那样。因为我感受到自己对他深深的依赖,依赖到他做了我觉着是触碰底线的事情我还没有跟他彻底分开,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再后来,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懦弱,发现我不是因为喜欢男友而跟他在一起,而是因为我想要的某个东西他有而跟他在一起,好像这样我就能安然的变成第三种人可以活的自由自在。然而,我更不自由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这样不堪一击。
今年我25岁,我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拒绝成长,宁缺毋滥,不要因为其它东西委屈了自己。继续做工作中的第一种人,唯有自己强大才能让自己追求的东西更纯粹,才值得那个更好的。即便到了35岁,又能怎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