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佩奇》这部只有几分钟的短片,刷屏2019年初,并引发热议,当然也有争议。
热议的根源,是在于这部短片,呈现给大家一个共同永恒的话题。
争议的焦点,有些人认为,是在消费了农村,鄙视了留守老人。
无论怎样,这部短片之所以能够达到刷屏级,是因为抓住了大家内心的共鸣点:
因为,谁都需要,爱和归属。
除非,你不是个人。
啥是佩奇(导演版)_腾讯视频
1
万能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相信大家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都不陌生。
任何主题或话题,只要套进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中的任何一个层次,都能瞬间的引起大家的共鸣。
因为这就是,人的本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金字塔的高层到底层,依次是:
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尊的需求;
爱和归属的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啥是佩奇》的刷屏,终究还是因为,戳中了广众的心,对爱和归属的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个金字塔模型,就好比是,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底层到高层,逐步积累,不断奋斗的历程,缺一不可。
能够自我实现的人,毕竟占少数,有着一份正儿八经的工作,以及合法的收入来源,基本也能实现自尊的需求。
但对于底层的生理、安全、爱和归属的需求,却是普罗大众都必须要的,没有了底层的这些需求,人很难美好的去生活,人会变得躁动。
所以,但凡是戳中了,金字塔模型当中的任何一个层次的需求,都能瞬间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热议,通俗点讲,就是:扎心。
太多的成功学和励志鸡汤,之所以这么容易流行,就是因为,它所讲的,所抛给你的,都是直接跳到最高层的,自我实现。
因为,人的惰性使然。
他们给你大讲特讲所谓的成功、励志、财富、自由,让你仿佛瞬间升到了“云端”:
哇,你都没有脚踏实地,没有积累,没有努力,就成为了一个牛人,也能这么厉害,最后,连你自己都相信了,陷入了这个,成功专家和你自己一起编织的“美梦”当中,不能自拔!
我们应该时常反思自己,为这个社会真正做出了什么价值贡献,我们又何德何能,来实现自我?
而绝不是:
弄虚作假,漫无目的,毫无准备,不费力气地的去追求,空中楼阁般的一夜暴富和财富自由。
2
需要去面对的这个现实,但不仅仅在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回到《啥是佩奇》这部短片,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只是用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手法,给我们呈现了这么一个现实:
那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内心也需要爱和关注,他们也需要归属。
不仅仅是留守儿童需要爱,留守老人也照样需要爱。
归属感,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所需要的。
在农村,老人们的年轻儿女们,为了生计和赚得更多,都选择外出,去大城市打工,有能力的带上他们年幼的子女一起,没有条件的,那就是扔下,儿童和老人,一起在老家留守。
留守老人不仅仅在农村。
在大城市,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培养长大成人,越是文化高点的,越是有经济条件的,大部分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了国外求学,加之,如果子女们都在国外求职,那一年到头,这些父母们更是见不上自己的子女,真实的几面。
这些父母同样是,留守在城市的老人。
人,奋斗这一辈子,难道不是为了能和自己亲爱的人,在一起,满足彼此的需求吗?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孤独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ta的内心一定很冷,更需要温暖。
爱和归属,一个大家共同关注,永恒的主题。
3
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你就是那样的人。
很多人的争议,在于《啥是佩奇》短片,鄙视和消费了农村和那里的老人:
连“佩奇”是啥都不知道,有人说是咩咩,有人说是人,有人说是红色的猪;
都没见过世面,智能手机都不会用,还用着那,带天线的老人机;
他们都很固执……
马克思说:最讨厌,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资本家,到处说三道四。
是的,你怎么看《啥是佩奇》,你就是那样的人。
善良的人,看到的是,爱和感动;
重利的商人,看到的是,广告;
麻木的人,看到的是,无趣。
谁都逃脱不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谁都需要爱和归属,只是我们实现的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尽一样。
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这就是内心的一份归属。
一年忙到头,回到家乡,与其说是老人需要我们,倒不如说是,我们需要老人(和儿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
看哭了的漂一代:回不去的家乡,留不下的城。
因《啥是佩奇》而看哭了的漂一代,无论是北漂,还是南漂,为什么哭?
是现实,是无可奈何,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大城市的种种限制,让他们在奋斗的年纪,没有条件,没有能力,没有经济基础,带上自己的父母,自己年幼的孩子,在一起。
于是,他们的父母和孩子,成为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习惯了大城市的工作、生活、圈子,回到家乡还能做点什么?能获得同等的工资待遇,经济回报吗?还能适应家乡的生活节奏和圈子文化吗?
留下在大城市,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呢,该怎么办?高启的房价和房租等,暂时还没法让他们和自己在一起吧?
这是漂一代的感叹:
回不去的家乡,留不下的城。
工作、自我、老人、孩子,各种情愫交织在一起,生活教会了我们: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除了奋斗,我们别无选择!
奋斗的同时,不要忘记:
有空常回家看看。
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发生在你自己身上。
谁都希望,落叶能归根。
都因我们的:
爱和归属。
写在最后:
祝福读者朋友们,在中国农历新年,阖家欢乐、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工作顺利、健健康康。
如佩奇一样,开心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