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你以前没听说过斯坦李,那么,这几天你一定听说了。
如果,你还不知道他是谁,那么,你一定知道一个或多个他创造的超级英雄。
钢铁侠、绿巨人、美国队长、雷神……
就像如果你不知道查良镛,一定知道金庸。
如果不知道金庸,一定知道一个或多个他笔下的英雄一样。
斯坦李之于美国,就像金庸先生之于中国。
金庸笔下诞生了无数豪气冲天的侠义之士;斯坦李创作了若干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
在悼念金庸先生的众多内容中,我印象最深也最有共鸣的,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老师的一段话。
他说:恕我直言,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作家了。金庸不是翘课关在宿舍里日更1万能练成的。你能写得出萧峰的豪情,段誉的酣萌,令狐冲的苦逼,程灵素的深情,黄蓉的精灵,韦小宝的无赖?你写得出凌波微步的潇洒,六脉神剑的气势,天山折梅手的精妙?这些不是百度一下就能得到的,需要文化,文化!这些文化需要你出身海宁书香门第,经过现代大学教育,在中国最多难但也是最有追求的年代,从内地辗转香港,见过人世的真相,体验过最无望的爱情,经过记者写作生涯的职业训练。以上种种传统与现代缺一不可的外在条件,再加上天生禀赋,在香港这个承接古今、贯通中西的大熔炉中反复锤炼,方能练成绝世神功。
在悼念斯坦李的众多内容中,我印象最深也最无言的,是美国漫画家布莱恩(曾获得复仇者联盟的特许授权)的漫画。
如金庸先生一样,斯坦李之所以成为斯坦李,也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沉淀。
关于斯坦李的生平,近日太多文章描述了。
如儿时家境不佳,生活多苦难,做过很多工。
从小爱阅读,读过很多名著,喜爱莎士比亚,热爱写作,多次参加征文比赛,获奖无数。
16岁进漫画公司做助理,20岁应征入伍,二战结束后,回到纽约,重操旧业。
在斯坦李当兵的前一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美国队长》系列第三部问世。
从1961年开始,神奇四侠、钢铁侠、绿巨人、X战警、雷神等一系列英雄角色陆续诞生。
二
除了超级英雄,斯坦李的作品里,还有很多高科技。
钢铁侠的钢铁盔甲与智能管家贾维斯
美国第一军火供应商史塔克,在一次任务中被恐怖分子囚禁,混乱中,炮弹碎片击中了他的心脏。当他醒来时,发现胸口多了个奇怪的装置。原来是另一个同为人质的博士,用一块汽车电磁铁吸住了他体内的弹片,救了他的命。
史塔克随后在恐怖分子的囚禁中制造出了钢铁盔甲,并借此逃脱。后来他不断改进盔甲,最终成为了钢铁侠。钢铁盔甲有先进的武器与超强的战斗力,其航空钛合金的表面材料,也拥有无与伦比的防御能力。

贾维斯是钢铁侠的智能管家。
在《复联2中》,钢铁侠史塔克说过:“贾维斯一开始只是个自然语言AI。”当然,我们看到,后来的贾维斯功能日益强大,不仅具有自然语言AI的功能,还能提供先进的照明系统,又是优秀的辅助飞行员;不仅能进行文本处理,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黑客程序。最关键的是,它具备了“情感”。
美国队长的圆盾牌
我们知道,美国队长之前是个瘦弱的普通士兵,因被注射了秘密血清,获得了超出人类极限的力量。同时,他还拥有一个会飞的、坚不可摧的圆盾牌。这个盾牌由“原始亚德曼金属”制成,是漫威宇宙中最硬的材质之一。
被蜘蛛咬伤基因变异的蜘蛛侠
蜘蛛侠本是美国的一个普通学生,毕业后做了一名记者。在一次意外中,被一只受过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伤,从此获得了蜘蛛般的超能力,还自制了蛛网发射器。
还有很多其他,我们不一一列举。
这些高科技,要么来自现实,要么影响了现实。
美国军火制造商研发了一款骨骼机械装备,战士穿上这套装备,在高液压系统的帮助下,可以大幅提升力量与敏捷度,即便进行剧烈活动也不容易疲劳。这应该是钢铁盔甲的现实版。
2016年,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说,要开发一款私人专属人工智能助手,就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
也是2016年,科研人员研发了一种非晶合金钢。虽然美队的盾牌是用虚构材质铸成的,但现实的这种新型合金钢异常坚硬且不易断裂,拥有合金钢弹性极限的最好记录。堪比现实版圆盾牌材质了。
另外,美科研人员开发出特制的黏性手套,通过类似黏着的原理,结合重力解决方案,让普通人可以像蜘蛛侠一样垂直爬行。据说该手套的初步测试很顺利。
三
每个孩子都喜欢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英雄。
很多人长大后追求的梦想,正是其儿时的梦想。
儿时的梦想从哪里来的呢?很多是从看过的书、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影、大人的影响中来的。
当孩子们看那些脑洞大开的经典作品时,作品呈现出来的强大创造力,不仅让孩子们惊叹,也给他们内心埋下了种子。
看过大师笔下的科技后,为了丰富平时的教学话题,或许你还应该知道几个未来科学与技术应用:
1.量子生物学
我们知道量子力学,但好像没怎么听过量子生物学。这个学科主要研究什么呢?比如:鸟类如何探测地球的磁场,以便在数千英里的范围内航行?植物是怎样将太阳光转化为可以在十亿分之一秒内生存的化学能?我们的DNA如何随机突变而没有明显的原因?什么是意识?
这是一个新兴却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它可以回答科学上的一些谜团,并产生超出我们想象的技术。
2.小数据机器学习
近两年来,如果你关注,应该每天都会看到关于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世界的言论。你应该也知道,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多少人工多少智能”的初级阶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你应该还知道,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一旦给它们一些有别于训练中使用的数据与场景时,系统就很容易懵掉。
即便用大量数据训练,系统都容易懵,为何谈小数据呢?
人类的智慧与机器学习恰好相反。当看到一个令人惊讶的新情况,即便数据很少,我们的大脑也能很好地概括。
因此,如果有这样一个系统,可以像人一样敏捷灵活地学习,还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关键还不需要大量训练数据。那它一定会改变现有游戏规则。
3.室温超导性
如果说,电力对人类的改变,在改变人类的所有技术发明中排第二的话,恐怕没有什么能排第一了。有一部日本电影,讲述了忽然某天,全球停电一两年后,人们的生存状态。虽然人类的适应能力很强,经过一段时间,可以适应没电的日子。但有电与没电,真的是两个世界。
但现实中,我们总在不经意中浪费电能资源。不管是通过电池储存,还是通过电缆传输,都会多多少少有所损失。而超导材料的出现,可以实现无损传输和电能储存,并产生永不减弱的强大磁场。
想象一下悬浮列车可以达到惊人的速度;一个完全由沙漠太阳能农场驱动的世界;超高速计算机;廉价的核磁共振仪;和我们从未梦想过的技术。
然而,我们今天拥有的超导体只有在冷却到零下数百度时才起作用。这是一项技术难度很大的壮举,超导技术目前还无法在商业上推广。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在室温下实现超导性,其对人类的贡献,恐怕将与我们第一次用电改变世界时相媲美。
4.预测正义
这是通过神经成像技术、大数据以及算法分析,来识别高犯罪率的个人或场景的能力。
虽然这一技术应用从被提出就存在争议,但面对伪造证据越来越容易,且呈泛滥之势的世界,这一应用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如Daniela Piana在探讨预测正义伦理的文章中说:我们正面临一场数字革命。我们有责任确保我们仍然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是落入让法治等同于法规的陷阱。
四
当然,不管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大侠,还是斯坦李书中的超级英雄,我们喜欢他们,除了他们的一身本领、精湛武器甚至超能力外,更主要的,还是这些英雄身上的人性与大师们表现出的人文关怀。换言之,是他们作品中人的风采、情感、命运、甚至缺点。

大师已挥手告别,或许,我们唯有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与人性。让未来的科技世界充满人性的善与爱的光辉,才是对大师最好的致敬。
(参考来源:weforum)
—完—
亲爱的朋友:
不知道你是什么状态,
我是对金庸的江湖和斯坦李的宇宙总也看不够的人。就像对《红楼梦》和《百年孤独》一样,读数遍还想再读。
当两位大师离开,全网悼念时,我竟然写不出一句话。
想到去年底,一位至亲过世时,我沉浸在悲伤里出不来。
叔叔告诉我:你应该想到她给你的爱,然后让这份爱延续。
是的,让爱延续,或许是我们致敬故人最好的方式。
周末愉快!
智能观灵米
2018-11-17 于北京中关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