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学习数学,对知识的运用境界分三个层次,如学生ABC各代表一种层次。
01.
我们先拿数学举例说明,ABC都知道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但三人对它的运用差别很大。
有一道数学题,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70°和30°,求另一个角的度数。A同学一看这个公式刚学过,通过计算得出第三个角80°。这种对知识的运用只停留在表面,是初级运用。
B同学,对已知条件的理解是限制条件,知道三角形其中两个角,就相当于知道第三个角,他在思考问题时,已经把第三个角当成已知条件,他要确定的是两个角和一个边的关系,考虑的是我现在还缺少什么条件,怎么得到它。
在 C 同学的眼中,一切平面几何题都只不过是拼图游戏而已。图就是这么一张图,我已经知道什么条件,我能填充图上的什么地方,哪里是确定的哪里是可变的,一目了然。他根本都不用有意识地去想什么“因为……所以……”这种推理步骤,他眼中都是已知条件。
02.
再比如下棋,老师教一个棋局,看每个人怎么运用。
A同学一看其中一步,这步棋老师教过,只不过有些许区别,本质一样,我会。
B同学下棋,会主动引导,把棋局往自己熟悉的棋路上布局。
再看C同学就不一样了。他下的每一步棋都知道,这步棋是必须走的,还是可选择的。每一步可选择的棋都有多少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有什么结局,它们对自己是好是坏都一清二楚。所以棋局的最终结果,只不过是他脑子里无数种选择的其中一个而已。
对知识的内化理解,就是那个知识早就是你无需思考,而自动运用的底层东西。如果A同学能叫举一反三的话,那B同学就是举一反十,C同学就是举一反百。
怎么提高知识内化和运用水平呢?关键要练习更高层次的知识运用,不要停留在浅层。这就意味着做数学题一定要慢慢加难度,不要搞低水平重复。学了这一层,把这一层当做默认信息,上高一层。在高一层运用熟练了,再把那一层当做默认信息,再高一层,功夫得这么练。
03.
那么回到写作上,道理是一样。老师让写一篇有关做饭炒菜的半命题文章。
A同学一看做饭我会呀!于是就把自己一次午餐的经历写了出来,语言表达还算可以,没有什么大问题,也就是一篇普通的记叙文。
B同学,除了描述自己做饭经历,还引申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番茄炒鸡蛋,因为这道菜是小时候奶奶最爱给我做的菜,每次看到番茄炒鸡蛋,都能让我回忆起奶奶对我的爱与关怀,那是我儿时对奶奶最深的记忆。他写的是菜,读者看到的是作者对奶奶的思念,还有奶奶的爱。
C同学就更利害,他写一顿饭,不光说明家是需要爱与付出的地方,还引出一个道理,炒菜也需要统筹安排,对火候把握拿捏,如同做生意对商机的把握,要分毫不差,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把文章又上升了一个高度。
所以,A同学是在写作的初期阶段,描写的都是信息层的东西,停留在写作表面叙事上。B同学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层,引申出思念与爱,有望引起和读者情感共鸣;C同学从看似平常一顿饭里,装着满满地爱与付出,还结合实际说明一个道理,从做菜火候到商机把握,统筹安排很重要。
C同学文章按顺序,从事件描述,到情感贯入,从过程中找到一个共同逻辑,并总结出底层规律,也就是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统筹安排。
以上种种事例说明,文章要写好,叙事清楚完整是基础,情感贯穿全文有主线,围绕主题设计故事情节,通过细节突显风格,抓住重点做发散思维,联系实际找到共同逻辑,挖掘底层规律,传达文章深层含义。
写文章也要从基础开始,每次加大练习难度,熟练后作为写文章底层能力经常使用,不要只停留在已经掌握的能力上,做低水平写作,要再加大难度练习,这层写作技能熟练运用后,再作为底层技能默认,继续添加练习难度,写作的功力是要这样不断练习,才能提高。
我是尹雪玲,喜欢日更写作的形象设计师,希望你能喜欢今天的我分享内容,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