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住在高层更快乐? | 不得不知道的空间隐喻

住在高层更快乐? | 不得不知道的空间隐喻

作者: b5b338574587 | 来源:发表于2018-03-06 23:38 被阅读0次

    乘坐双层巴士时,你喜欢坐在上层还是下层?选择住宅楼房时你喜欢高层还是低层?心情不好时,你喜欢登高望远还是谷底深思?

    隐喻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我们用以思维与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其本质基本上都是隐喻的。隐喻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处处都会运用到隐喻。据理查兹统计,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三句中就有一则隐喻(Richards, I.A.,1936)。隐喻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特殊的认知方式和认知工具,它使人们从比较熟悉的或已经了解的事物出发,运用想象力,认知未知的或不熟悉的事物,从而获得新概念。就像人们运用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认知,衍生出了“山头”、“山腰”、“床头”、“寒心”等。隐喻为人类认识世界与事物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是从已知走向未知,认知未知的通道。

    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Lakoff&Tumer,1989)。而在空间中,上下层面是最基本的,因为它根植于地球引力之中(Gibson,1969)。

    人类的思维过程是基于隐喻的。因此,隐喻并非仅仅是一种修辞或者沟通策略,更是表征概念的重要方式。“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重要基础”(束定芳,2001)。根据体验认知(Embodied Cognition)的观点,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的躯体经验,特别是空间经验,是人们对身体和空间的认识的结果(Gibbs,2006;Lakoff&Johnson,1999)。可以说,人们不断与周围的物理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空间概念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是人们理解其他抽象概念的基础之一。因此对身体(身体部位及五种感官)和空间(包括地点、方向、运动等)的认识,在我们的概念系统形成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中心地位。同样,道德概念的空间隐喻,按照体验认知的观点,也是理解道德概念的主要方式。

    快乐是上,悲伤是下

    Nagy(1974)从人的身体经验来解析“上一下”空间隐喻,提出了“快乐是上,悲伤是下”这一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La-koff和Johnson(1950)提出的隐喻理论中认为,上-下的空间特征被投射到10个目标域之一为情绪,即高兴为上,悲伤为下。蓝纯(2005)分析总结了上-下图式的映射规律和经验基础,发现上一下概念的四个目标域之一就是状态,而这里的状态便包括情绪状态,其映射规律为:高兴为上,悲伤为下。心理学家则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语言学提出的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进行心理现实性研究。

    Lundholm(1921)要求被试在听到一系列的形容词(如愉快、高兴、悲伤、忧郁)时用不同位置的线条来表达感受到的情绪。结果发现,在对消极词汇进行反应的线条中,84%的线条有向下的趋势;而对于积极词汇的反应中,58%的线条有向上的趋势。Wap-ner,werner和KruS(1957)研究发现具有不同情绪状态的被试在水平分割正方形光圈时会有不同的倾向,积极情绪状态的被试画出的分割线偏上,而消极情绪状态的被试画出的分割线则偏下。

    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


    在英语中,用‘‘high-minded’’或者‘‘on the up and up’’等描述一个人道德,用‘‘down and dirty’’、“low-minded”或者‘‘underhanded’’描述一个人不道德(Lakoff&Johnson,1999)。汉语中也一样,常常用“高”、“上”等空间方位词描述一个人道德,比如“高尚”、“高风亮节”;用“低”、“下”等空间方位词描述一个人不道德,比如“低贱”、“下流”(蓝纯,1999;陈燕平,2011)。

    这说明,在意识层面可以对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加以表征。那为什么会产生“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联结呢?这可以用体验认知理论来解释,体验认知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心智是基于身体的(embodied mind)。我们知道对不同的事物人们有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总是与身体的表达相联系的。例如,对重要的、高尚的等有价值的人或物,人们总会抬起头来仰视,甚至顶礼膜拜;相反,对恶劣的或危害人类的事物人们会把它踩在脚下,甚至将其碾个粉身碎骨。

    暖色是上,冷色是下


    在垂直空间隐喻研究的基础上,有学者开始思考单色调是否存在隐喻。因为色彩能够引起不同的情绪,而情绪是存在垂直空间隐喻的,所以他们推理色也会存在空间隐喻。实验招募了25名大学生被试,要求其看到分别在看到暖色调和冷色调之后按键,在上方或下方会出现F和J,需要被试快速反应。结果显示,被试在暖色调出现后,对处于上方的字母反应更快;在冷色调出现后,对处于下方的字母反应更快。说明,单色色彩存在垂直空间隐喻。

    上帝是上,恶魔是下


    关于神魔的研究,Meier和Robinson(2007)认为对于我们不能感知的神魔概念需要借助于上下的空间概念来理解。他们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实验中,被试需要判断两类词,即God-Devil;Up-Down中的哪一类,并做出反应,结果显示,当God与Up,Devil-Down相匹配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即表示神魔观念与上下垂直空间隐喻相关。

    权力是上,无权是下


    先前就有学者研究过权力与垂直空间隐喻的关系(Kiki,zanolie,2011),证明了权力可以自动激活垂直空间概念,也就是说,当包含权力概念的词与垂直空间位置隐喻一致(powerful-up; powerless-down)时,被试做出判断的反应时更短.随后,研究者还采用ERP技术进一步验证过,与其前面的研究一致。

    更多是上,更少是下


    在生活中我们得到了上与下的概念,并且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往杯子里倒水时,随着水越倒越多,杯子里水位也会上升,越来越高;用容器装其他东西也是这样,东西装的越多,东西所占的高度也越高;搭积木时,每增加一块积木,他的整个高度就会上升;谷堆及其他东西也是如此,放的越多,在空间中的高度就会上升;反之,东西越少,在空间中的高度会下降,越来越低。这类经验基础使我们产生了概念隐喻“更多为上,更少为下(more is up, less is down)”。在生活中这一隐喻有很多实现方式,比如温度计表示温度变化是通过水银柱的上升和下降,水银柱上位表示温度上升,水银柱下降温度下降;一些通过曲线表示价格的走势图也是这样,曲线往上走表示价格增加,曲线往下走表示价格减少。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体现了这一隐喻:工资上调、股价下跌、消费下降、物价上升、温度上升、温度下降、音调上扬等。

    隐喻不光是个语言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思维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性的,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和界定的。人们往往是依赖较具体的概念去理解较抽象的概念,也就是说,无形的、难以理解的、复杂的抽象概念的概念化是植根于我们对有形的、熟知的、简单的具体概念的把握,它来自我们在生活中对日常行为和事件所产生的基本经验,这是人类思维的共性。

    以“话中有话”为例,“话”能被用作抽象空间,来源于几个连续的隐喻。最根本的隐喻是“话语是物体”(如“把这些话捎给她”),既然观念是物体,就可从把它看成一个容器,于是又有了“话语是容器”的隐喻(如“话语里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容器自然就可以看成是空间.,最后才有了“话语是空间”的隐喻。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这些隐喻的心理基础和表现不是具体的视觉形象,而是抽象的意象和意象图式(l mage Schelna)。拿“空间”隐喻来说,“空间”隐喻之下是一个基于“里一外、上一下、前一后”等维度关系的抽象的“空间”图式。在空间概念的认知与把握上,汉语与别的语言一样也是以具体空间作为来源(原型)范畴去构想抽象空间这个目标范畴的。借助隐喻,人们建立了抽象空间(目标范畴)与具体空间(来源范畴)的联系,把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打通,从而产生了建立在隐喻基础上的抽象空间的概念与表达。所以抽象空间概念的产生与使用植根于人类的认知基础与经验基础之上。尽管人类语言都遵循着从具体空间到抽象空间的隐喻模式,但是在具体的语言表现上都不尽相同。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空间是人意识到的存在环境,是包围人和物的东西,所有一切发生的地方,充满客体和人的“空”间。它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具有容积和广延性的客观实在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和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上,不仅能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和熟知,而且能启迪读者的想象力,在不相容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的关联,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如社会地位以“上-下”方位来描述,这一概念被赋予了空间感。

    References:

    Barsalou,L.W.(1999).Perceptual symbol systems.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2(4),577–609.

    Chen,Y.P.(2011).Comparative studies of Up-Down in theconcept of spatial metaphor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Edition),38(S1),107–109.

    Glenberg,A.M.,&Kaschak,M.P.(2003).The Body'sContribution to http://Language.InH.R.Brian(Ed.),Psychology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Vol.43,pp.93–126)

    更多心理学知识,关注微信订阅号小麦心理X(xiaomaixinlix)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住在高层更快乐? | 不得不知道的空间隐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jd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