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早起床,我马上打开手机,补听昨晚没空听的课——周齐林老师讲《散文如何构思》。
周老师讲得很详细,虽然听得比较匆忙,吸收不多,本着第一时间记录的态度,权当边回想边记笔记吧。
最有感触的一点,周老师说要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想想它是不是反映哪方面的生活意义?这个正是我一直欠缺的。曾经浑浑噩噩活了那么多年,自己反应慢,思想还懒,对生活中的事少思考,这怎么会有提高?前段加入的永冬泩小岛,有个“每天三件事”的打卡话题,其实也是训练观察力的好方法,可是自己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逼自己认真执行。想来,还是对自己要求不够狠吧,今后要特别注意。
感到周老师对积累素材很有一套,也很有耐心。比如他在地里,看到豆荚爆裂,豆子飞出几米远,会上网搜索查询,了解到是生物种子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继而联想到父母一辈耗尽自己精力,也要努力将下一代推出去。如果按现在流量文的操作,单单这就可以写一篇文章赚稿费了。可周老师只是把它藏着,直到后来又遇到几件关联的事,最终才成文。另外举的几篇文章的例子也是如此,几个素材跨越的年度,都有好几年。我不禁为周老师的严谨所折服。当下快餐经济,周老师这种精神,不就是我们写作人最应学习的精神吗?
还有,周老师将写散文比喻成炒菜,让我这个厨房文盲又喜又惊。写之前把素材(炒菜所用食材及配料)备好,然后心里得有数,炒成个什么样子,做出来别人喜不喜欢吃,需要花点心思。我想到自己之前写文章,想到事了就从头到尾想倒豆子般倒完出来,却没去思考文章用什么结构,通过什么巧妙联系,让文章更具美感。这不正如我那糟糕的厨艺只能仅仅把菜炒熟,却色香味俱无嘛。所以 ,今后要好好思考,把菜炒得漂亮一点。
此外,周老师还详细回答了几个问题,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比如,不要只追求文字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容更重要,就像看见一赏心悦目的美女,开口说话却空乏无物,只是外在美最终不能让人欣赏。结束时周老师还向有缘听众免费赠送了十五本自己的书,如此大爱,太值得称赞了。我只恨自己昨晚忙着女儿的事情没现场听课,心里后悔啊。
总之,周老师的课获益良多,回头还要反复听几轮,多吸收能量。
感谢周老师的耐心讲解与热情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