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充满了“纠结”,如影随形,无孔不充,既在庸常里,也在过往中;既在灵魂深处,也在人际之间。本期《修补日子》和《情系松梅岭》中的人物就很“纠结”,但又能够本于初心,开辟新的境域。其他篇章中有没有纠结呢?无需言说,大家自会品味。
如今的社会生活呈多元化发展的景象,更新换代成为我们时代的常用语,尤其手机、电脑、程序、软件更新得更快,像滚木礌石下山一样势不可挡,裹挟一切,让生活躁动,令众生眩晕。一座座城镇变得越来越相似,一个个乡村变得越来越接近,与之相伴随,社会价值观、道德伦理观和生活方式也像万花筒般的色彩纷呈,促成了代际年龄的缩短、人际关系的疏离、社会阶层的分化,突发事件比作家虚构还精彩。然而,恰恰是多元化的社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出现了“趋同”的态势,“复制”、“粘贴”、“保存”或“发送”,似乎已经成为我们的日常功课。所谓的“多元”,其实不过是一个商业化运作下的解释而已,事实却是在“多元”的背景下,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趋同,越来越去异。
面对如此表象纷繁、内质相似的主流社会,写作者并未因为多元化而丰富起来,反而显得一时手足无措。文学被处于边缘的状态,一方面是自身在这千变万化的时代显得绵软无力,像是手足无措的外来者和旁观者;一方面又在这样的场境里趋之若鹜,人人渴望表达,以至出现了万众写作的表象繁荣,每天都有大量的文字充斥我们的视界——微信、微博、朋友圈、群、空间等等,但“同构”与“同质”取向却让我们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厌倦,甚而至于信息通道遭遇垃圾信息的拥塞。拒绝思考,拒绝深刻,人云亦云,成为我们的话语场境。文学呼唤既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心灵,又异质异构、情感延绵、灵魂深刻、语言鲜活的文本回归大众的视野,让我们稍稍停下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
文学是什么?文学即人学,是关乎精神和灵魂的对话,是自我心灵成长的旅程。文学与人类同在,生活之树常青,不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变得干涸无源,而是我们的心灵出现了沙化现象,我们是否应该作一番自我反思:面对生活,我们能不能依然保持自己的初心:渴望被一种深刻的思想穿透,渴望灵魂与广众的读者对话,渴望反映当今多彩的现实生活,渴望追寻属于我们的历史真相,渴望践行智者留给我们的教诲与嘱托……
无论社会生活如何变迁,文学应当是丰富的,因为她属于人类的精神世界。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人性,就存在爱与悲悯,就存在真善美……我们缺少的可能不是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是一颗丰盈鲜活的文学之心。
作家干什么?作家是一种身份,或是一份职业,即主要以写作为生的人,或者在写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以稳定地以写作为业的人。而在创意写作中,作家还有另一层含义——一个愿意写作、能够写作、正在写作的人,甚至包括那些将来有可能以写作为业的人。换句话说,不管他的职业背景和身份是什么,只要当下在写作,就可以称为“作家”。作家就是“写作者”,所以,作家人人可为。
一个作家如果放弃了写作,离开了写作语境,那就相当于战士放弃了武器,工人疏离了厂房,“作家”的称呼也就成了一个过气的词汇,就像放了气的汽车轮胎。只有坚持阅读,坚持写作,才是让思想就业,让灵魂就位,让姿态就绪,真正实现作家的就职,
开始写吧!尝试一下写作带来的快乐,开发你的创意表达能力,拓展你的思想灵魂空间,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信念、一个动力和专心致志的坚持,最好再能掌握一点方法和技巧。我们相信,一个人作为作家的潜质是可以通过运用系统的习得激发出来的,关键在于如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并守住这份美好的初心。
林家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