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优秀的文学主要是赋,此外是历史散文、乐府、文人诗。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承前启后的时代。
一、概况
1、起止时间。从东汉末年汉献帝永汉元年(189年)到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隋文帝灭陈,共400年。
2、历史时期的特点。分裂多于统一,混乱多于安定,导致文学的发展也很不稳定。先是东汉末年的混乱,董卓、袁绍、曹操等,各怀野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改年号为建安(196年)元年,到了建安25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随之,刘备建立蜀国,孙权建立吴国。这个时期,出现了我们熟悉的建安文学,有“三曹”、“七子”、蔡琰、杨修、吴质等人。
正始年开始,司马家族成为魏政的实际掌权者。党同伐异,一些知识分子避世,出现了著名的“竹林七贤”,他们以狂涓的姿态对付当时的政治。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灭吴国。这一时期,出现了张华、傅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等比较出名的文人。
司马家族司马睿在建业称帝,建立东晋,偏安一隅。后又形成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城都在建业。这就是南朝。
这个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文学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沈约、谢眺、庾信等。
而北朝则很混乱,政权更替频繁, 出现了五代十六国。除了由南入北的庾信、颜之推、王褒之外,北朝的温子升、刑邵、魏收成就不及南朝。
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给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广阔自由的世界,文学被视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这也导致文学回归了它的本真。另外,这一时期文学发展不平衡,北方是刚健质朴的,如《敕勒川》,而南方的比较华美柔软,如《采莲曲》,体现了地域特点。
二、文学自觉的时代表现
1、作家创作意识更加明确,彰显灵感与个性,抒情性增加。
诗经是集体创作,楚辞虽然表达了作者的个人灵性,但抒情性主要限于政治方面,汉代的赋主要是体悟为主,很难感受到性情。
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古诗十九首,体现了作家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2、发现了很多新的审美对象,开掘了许多新的文学题材。
表达了作家感伤讽刺,山水田园、游仙、人体、闺情闺怨等个人情感。如陶渊明、谢灵运等主要是写山水田园作品,主要是陶冶性情、寄情山水的作用。鲍照等写了很多游仙诗,表达了超越世俗的强烈意识。人体是对美的审美需要,如曹植写的《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等。
3、在语言上,追求对称美、辞采美、韵律美,或追求语言的自然天成。
讲究押韵,文辞华美,追求语言的自然本色,而不是雕琢的。
4、作家自觉追求自己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是多姿多彩的。如三曹的风格都不一样。
5、形成了许多新的文学体式。
大量的作家写五言诗,也写七言诗,还有歌行体,永明体,还出现了志怪小说,骈赋。
6、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加深。
形成了文学理论和“选本”,如曹丕的《典论 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与此同时,一些人根据自己对文学的看法,编选了一些作品,如《文选》《玉台新咏》等。
三、唐代文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批判与继承
一边批判,一边继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