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双相障碍治疗专家何日辉谈医生创业和医生品牌

双相障碍治疗专家何日辉谈医生创业和医生品牌

作者: 73ff7562c744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1:19 被阅读150次

今天分享一篇我在公众号“非凡医品”上发表的原创文章。

“非凡医品”是一个致力于打造医生个人品牌的平台,受到不少有创业想法的医务人员的关注。

上周,“非凡医品”微信群里,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医生创业的话题,我也在群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事后,大家反馈我的意见对他们启发很大,并把我当时说的话整理成文章,在“非凡医品”上推了出来。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我经过多年创业经历所感悟到的,希望能对体制内有创业想法的、想实现经济独立的、追求更大的自我价值和尊严的大夫们有所启发。

但因受篇幅限制,还有一些观点我没有深入谈及。比如我的跨学科经历,我在心理干预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人生规划“五环理论”等等。后续有机会时,我会展开介绍。

还想特别说明的是,下文中我还提到了“使命感”。

前段时间,55岁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离世,这让很多人扼腕。张首晟曾在“混沌大学”APP的课程《第一性原理与创业》中,阐述了使命感的形成过程,让我感触很多。

无论是科学家,医生,或者是普通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后便会驱动着他们不断努力。

我的使命感与我从小的经历有关,并且在我的创业过程中不断形成和优化。但很多人对我的使命感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质疑。后续,我会再找机会与大家深入分享我的使命感的形成过程。

希望广大读者能通过这篇文章,从更多的角度了解真实的我。

——何日辉

(以下文章来源:非凡医品)

何日辉曾是武警广东总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并兼任国内首家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6年,他始创了“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TPTIH)”、“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CRRDH)“和“多维度成瘾快速治疗法”(MDART,又名何式脱瘾法),在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成瘾等精神心理障碍康复治疗领域经验丰富。

如今,脱离了公立医院体制的何日辉,创立了晴日心身医疗,是国内首家心身医生集团下属的医疗平台,是唯一一家专注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学习障碍和成瘾疾病高效化康复的心身医学人本医疗机构,能够真正地找到青少年双相和成瘾等心身障碍的心理创伤根源,并高效修复、快速完全撤掉药物,甚至让孩子学习“上瘾”,大幅度提高“逆商”。

01、找准自我定位,解决生存问题

创立晴日心身医疗平台是我的第五次创业。

根据我的创业经历和对趋势的把握,我个人认为,现在的社会形势对于体制内的大夫,尤其是有想法的、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大夫来讲,通过多点执业、甚至离开体制创业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如果再过5年到10年,这个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但到了那个时候,好的机会和资源可能就很少了,因为医疗市场上新的品牌已经崛起甚至全国连锁成为独角兽。所以,最好的时期就是现在这个空档期。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发现,老百姓对优质医疗的需求很强烈,正如十九大报告指出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于医疗需求而言,社会渴望有专业水平更高、能够更加系统地治愈疾病并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医疗机构出现。现在,不少高端人群国外就医已经成为潮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我们绝大多数专家在体制内待久以后,会觉得老百姓不愿意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付费。但我从2013年离开体制出来创业,这么多年来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

首先,对于一个临床医生包括专家而言,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很多专家是有社会情怀、家国情怀的;但如果出来创业,首先需要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再考虑发展,最后才能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情怀。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为所有有需求的患者群体服务,又想做到诊疗质量很好的话,这是不太现实的。在创业初始阶段,我们只能找到最擅长的领域,集中精力为某部分患者服务,做精做细,争取疗效更佳,就医感受更好。

那么,只要你能够凭自己的本事,找到目标人群,用心去服务,并且技术足够优秀的话,有消费力的人群是绝对有的。对于这点,我的感受是非常非常深刻的。

02、要提供高质量的多学科诊疗

对于患者和家属们就医时的痛点,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两点。

第一点,这部分人群非常希望能找一个大夫或者一个机构,能够系统化的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就类似于世界最著名的医疗机构美国梅奥诊所那样的,进行多学科诊疗。

美国的梅奥诊所,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传统的公立医院基本上很难做到。因为每个大夫基本上都是在某个细分的专业上做的非常好,但一跨学科了就不懂了。即使是类似于国内顶级的协和医院,患者也经常被不同科室、不同医院之间被踢来踢去。

第二点,就是服务。在公立医院里看病,很多患者和家属都觉得没有尊严。面对高焦虑的家属和孩子时,很多体制内医生的态度是漠然的。

当然,我也能理解,大医院里的医生非常忙,每天能看完挂号的病人就很不容易了。但在客观上,这确实又让很多的家属和患者就医体验很差,甚至非常不满。

尤其对于有经济能力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患者和家属来讲,这种感受更加深刻。他们需要有共情的、体贴的、人性化的服务。

所以,体制内的真正专家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多点执业,只要能解决以上这两个“痛点”,将会非常受欢迎。只要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少患者和家属甚至不用所谓的医保,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费的方式来支付,因为生命是无价的。

那么我创立的晴日心身医疗机构是怎么解决这两个痛点的呢?

我现在做的领域是青少年心身障碍,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学习障碍和成瘾等。

在公立医院,尤其是在国内顶级的四大精神病院巨头,即北大六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湘雅二院以及华西医院,这些医院的精神科大夫非常忙,诊疗局限性很明显,问症状,下诊断,开药,说两三分钟把一个孩子打发走了也不为过。

但现在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宝贝得病了,父母是非常非常焦虑的,极度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和建议。于是,体制内大夫提供的服务就显得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人情味了,会让父母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父母和孩子的心理甚至非常不满意。

不满意的地方就是痛点,也是需求所在。

而且,现在体制内的精神科大夫很容易就会把孩子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这属于重性精神病,严重程度等同于精神分裂症。

很多家属的内心其实非常不理解,“我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精神病了?”,甚至是愤怒的,“短短几分钟就把我孩子判断是精神病了,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这太不负责任了吧!”,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医生很强势。

当然,我作为医务人员,我非常能够理解医生群体的苦衷:病人多、医生少、待遇低等等。

可患者家属处于焦虑状态,单向思维,容易灾难化,很难理性思考,更不用说跟医生换位思考了。

而且,我们也要承认,体制内的精神科医生——即使是专家——其实有很大的局限性。绝大部分医生不懂心理学,或者只懂得一点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人本主义疗法等等。一般来说,这些浅层次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是很难高效解决患者问题的。

而且,对于有心身障碍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但有情绪上的问题,还有背后的家庭冲突,还有学习障碍等,药物治疗后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记忆力下降、学习障碍加重等。

但是多数传统精神科大夫综合性治疗意识不强,临床只是简单的药物治疗,只看“病”不看“人”。又或者说就算有这个意识,也没有能力和精力去解决。所以说,孩子和家属离开医院以后,他们往往内心的体验并不好。

而我们晴日心身医疗机构的诊疗方式完全不一样。

我们能够理解患者和父母的需求或者说痛点,提供高效的、有尊严的诊疗服务。当孩子和家属来到我们诊所的时候。我们提供的诊疗方案和服务完全不同于体制内的精神科大夫,也远远超越社会上的普通心理咨询机构。

我本身是一名跨学科大夫:本科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是复旦大学麻醉学,毕业后从事成瘾医学临床、又学习心理学,再转为精神医学,现在是一名精神科执业医师,还懂得高效学习。

所以,我自己就可以进行美国梅奥诊所提倡的多学科诊疗(MDT),而且学科之间已经能够完全融合。

我们给患者和家属首次面诊,时间最起码一个小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孩子的症状,病史,还能比较深入了解孩子、父母甚至包括整个家族的原生家庭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性事件以及他们的需求,我们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也就更加准确、全面和谨慎。

晴日心身医疗内的面诊区域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原生家庭和创伤性事件,或者在后续治疗中通过我们创立的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技术(TPTIH),找到更深层面比如内隐记忆层面的创伤,能够真正找到病因,也就是所谓的病根儿,然后再一一修复这些创伤。

我们已经在精神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初步实现了病因学诊断,以及跨过循证医学,实现了个性化精准心理治疗。

可能,不了解我们的精神科大夫或者心理咨询师会认为我在忽悠。后续,我们会撰写相关论文,并通过临床科研去证实个中机理。

而创伤修复后,病根解决了,孩子的情绪大幅度稳定后,我们就可以逐步把精神科药物撤掉了。

不少传统的精神科大夫认为,双相情感障碍要终身服药,可服用药物有很多副作用,这对于很多患者和家属来讲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初步解决了这个痛点。

还有,因为来我们就诊的主要是青少年,多数在求学阶段。我们还可以利用我们创立的“深度催眠下的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帮助孩子建立高效的学习状态,尽可能早日重返校园。

晴日心身医疗内的催眠治疗室

那么,上述3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解决了患者和家属的最大需求也是他们最大的痛点:找到病根并高效解决,停药,重新上学。他们是非常开心的。

03、人性化的服务态度要跟上

对于前面我提到的第二个大痛点,也就是体制内医院和大夫缺乏服务意识的问题,这是我们出来创业特别需要提升的地方。因为,我们创业不管是生存还是发展,需要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服务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要让就医者体会到尊严。

在我看来,我们医务人员与就诊者最好的关系定位是朋友。患者和家属不是我们的上帝,也不是我们衣食父母。我们也不是救世主,也别装逼,我们与就诊者不是家人。但我们之间人格是平等的,最好的关系定位是朋友:真诚相待,彼此尊重。

当然,如果我们出来创业,就涉及到目标人群的定位问题,也要提供相应的硬件。比如,我们晴日心身医疗现在的定位是中高端,甚至可能是国内最高端的心身专科诊所。

我们的地址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从我们的面诊区域看出去,能把广州的地标性的建筑“小蛮腰”包括珠江、东塔、西塔、二沙岛、歌剧院等一览无余,可是说,这是全广州最高大上的位置之一。

晴日心身医疗面诊区域窗外的夜景

而且,为了给患者和家属提供私密化的、个体性的优质服务,我们实行预约面诊制度。要到我们机构来的家属和患者必须预约,否则一概不接待。可以说,我们提供的整个诊疗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这部分患者和家属的诉求。

现在,我们的患者来自全世界各地,不仅仅是广州的、国内的,还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等在发达国家留学的孩子。

这部分患者和家属通过网络了解到我们以后,预约就诊,会发现我们与传统大医院的诊疗模式非常不同。甚至,不少家长发现,我们提供的深度心理干预效果远超过国外的心理医生,让他们很惊喜,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期望,形成了很高的忠诚度。我们的优势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可以说,在青少年心身障碍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学习障碍和成瘾这个重度垂直领域、细分领域,我们做到非常非常深入,技术扎根很深。

04、跨学科思维和个人品牌意识

在这里,还想跟各位同行分享一个感悟:一定要有开拓性的、跨学科的思维。在体制内待久了以后,思维方式局限性非常明显。

首先再说一下我前面提到的跨学科,实际上也是思维方式的扩展。简单说,我横跨麻醉学、成瘾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教育学、管理学、营销学和传媒学等等。

我将这些学科整合在一起,充分了解患者和家属的痛点和诉求,并且有能力去高效解决,在结合服务水平的提高,就一定会有需求的。

而且,在整合过程中,我从2004年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工作后,就开始拥有了建立自己品牌的意识。我从一个小医生,抓住机会,接受了央视等众多权威媒体的采访,从而变成了国内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大夫。

这段经历不但锻炼了我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还让我摸索到了一些建立个人品牌的规律,并逐步形成了我的个人品牌。

所以,2013年我离开体制内三甲医院到济南创业时,我的个人品牌已经树立起来了,多数病人跟着我走,而不是跟着医院走,他们坐飞机、高铁找我看病。

当初有个成瘾患者的妈妈看到媒体对我的采访,尤其是央视“走近科学”栏目的《被药物控制的人》。她马上嘱咐患者的姐姐,无论如何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这个何医生看病。

当时,我听到这位妈妈的心声后,特别感动,更加用心服务。“信任是对我最大的约束”,我经常这样说。

当然,现在,我第五次创业,个人品牌更加凸显,但是也在由个人品牌往“晴日心身医疗”转化,毕竟以后需要培养人才,进行技术复制,才能真正解决更多人的疾苦。

我发现体制内很多专家没有个人品牌意识。在体制内,大家要意识到,别人说认可你的时候,可能并不是认可你本人,而是认可你所在的医院这个平台。

就如同官员,老百姓打交道是在意所在的官职而非本人,“人走茶凉”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个人品牌,医生脱离了体制,很多患者都不一定认识,也不一定认可,很有可能创业失败。

说的再明白一些:一般老百姓去看病的时候一般是看医院,比如说最好医院是北京协和医院,那就到医院去看就行啦,因为那里的大夫水平都很高。但到了医院以后至于找哪个大夫,患者不一定搞得清楚,往往根据医院贴的专家介绍。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大夫极其重要,否则盲目创业就很容易出问题。我看过有些体制内的专家,在大医院时牛逼哄哄,结果自己出来创业,一出来就死掉了,不得已重新回到体制内,或者在体制外活得很辛苦。

这就是因为他没意识到,体制内绝大部分的专家的“品牌”都是医院的品牌,而不是个人的品牌。

所以,有创业想法的体制内的医生一定要打造个人品牌,也就是对现在流行的“IP打造”有强烈的意识。时机成熟的话可以出来创业,时机不成熟;可以一边多点执业,一边打造个人品牌。

如何打造个人品牌,各有各的招数,互联网时代让这一切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加快了速度。

有想法的医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微信公众号、朋友圈、还有“非凡医品”这样的专业平台来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这都是很好的机会,一定要抓住。这方面,有机会再详谈。

05、不要抱怨,积极改变,拥抱使命感

以上是我创业这么多年以来的简单心得。

其实,还有很多经历希望和大家分享,比如如何在创业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出“打不死的小强精神”。

如何设计股权,把握住机构主动权和控制权。

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如何确定创业的方向,实现差异化。

创业中如何得到爱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联合创业等等。

当然,已经有不少离开体制的医生创业做的很好,比如大家熟知的张强医生集团,他们有些经验更多、更好。我只能贡献我个人的感悟。

现在,我们创立的晴日心身医疗机构已经站稳脚跟,逐步在患者和家属中有了影响力。

在此,也解释一下我曾经在网络中的昵称“有点使命感的心理脱瘾哥”中的“使命感”(现在已经改名,是因为不想再解释)。不少家属只看到了我们的收费贵,就质疑我的使命感。以后如有机会,我还会详细阐述我真正的使命感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说:对于患者而言,最大的慈善是治愈,而不是免费。使命感的其中一部分是要不断跨学科整合不断技术迭代,攻克一个又一个精神心理障碍。

也就是说,不少家属并没有看到我们的突破给社会带来的意义。我们现在在青少年心身障碍领域的部分诊疗技术连国外发达国家都没有,可以说走入了精神医学和心理学整合的无人区。

这让很多患者和家属看到了希望,知道了即使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成瘾等精神疾病,也并不是不治之症,是有希望通过高效方法康复的。

我们现在从中高端切入,这样既可以保证部分精力用于跨学科学习和技术迭代,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和家属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样,等到有了一定的利润和品牌口碑之后,就可以做专科医院,成熟后再连锁,连锁时风投再进入。

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牢牢把握住自主权和控制权。风投一定不能有控制权,这是我的原则和底线。我接触过风投,他们是逐利的,他们掌握了控制权,会容易导致我们偏离创业的初心。

连锁时,就能对诊疗模式进行复制,大幅度降低收费标准。甚至对于一些贫穷人家诊疗可以完全免费,但是一定是有限额的,可以通过基金会的方式进行操作。

这样的话,不管经济能力是高、中、低层的患者都有机会到我们的机构来诊疗,满足他们的不同的医疗需求。我觉得这才是我最终希望做到的。

就像印度亚拉文眼科医院一样,最终改变我们整个国家的精神心理障碍的诊疗模式,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有尊严的高效康复。

亚拉文眼科关爱中心(AravindEye Care System),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才是我自我认可的使命。我觉得我已经走出了一条路子,已经看到了可及的未来。

经历过五次创业,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能解决病人的痛苦,又能够自主的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凭着过硬的技术和服务去获得尊严和自由,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才过得更有意义。

所以,最后给大家一个真诚的建议:不要抱怨,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如果是每个医生都有这种意识,不管在体制内外,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医患关系会改善很多很多,我们的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毕竟,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组成的。

主要工作、创业介绍

2004-2007年

何日辉筹备创业阶段,就职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先后担任麻醉科主治医师和成瘾医学科主治医师。

2007-2013年

何日辉首次在体制内创业,担任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学科带头人、并创立国内首家“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兼任中心主任。

2013-2014年

何日辉被迫辞职跳出体制,二次创业,赴济南脑科医院创立“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

2014-2016年

第三次创业,回到深圳,筹备国内首家心身专科医院

2016-2018年

第四次创业,重新回到广州,打造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品牌。

2018.8-至今

何日辉第五次创业,创立国内首家心身医生集团——晴日心身医生集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双相障碍治疗专家何日辉谈医生创业和医生品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ss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