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伴发性心理障碍治疗难度大?找准根源便可攻破!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伴发性心理障碍治疗难度大?找准根源便可攻破!

作者: 精神心理何日辉 | 来源:发表于2019-07-04 17:52 被阅读0次

    在双相/抑郁障碍的临床诊疗中,伴发性心理障碍或相关问题的患者比例并不很高,但也不少见。

    可是,多数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对性心理障碍了解较少,对相关症状和心理活动不够敏锐,只关注情绪症状。又或者,患者出于病耻感而有所隐瞒。这都导致性心理障碍在临床中容易被轻视、忽视。

    有的医生虽然对性心理障碍有所了解,也看到了该病症与抑郁、双相障碍会相互影响,但缺乏有效治疗方案。

    实际上,目前精神病学领域普遍认为,性心理障碍无论是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还是心理咨询,总体疗效不佳。

    因此,被诊断为双相/抑郁障碍并伴有性心理障碍或问题的患者,往往难以得到高效的治疗,康复情况并不理想,病情容易反复。

    我在临床中曾接触过不少性心理障碍的患者,一方面来自多年的临床成瘾治疗中积累了大量恋物成瘾、性爱成瘾等行为成瘾的治疗经验。

    另一方面则是在双相/抑郁障碍的诊疗中,遇到不少伴有性心理障碍或问题的患者。我们逐渐从病理性记忆的层面出发,对此类情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01、性心理障碍继发情绪障碍的现象及应对

    临床上,性心理障碍又被称为性欲倒错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泛指以个体性心理和性行为明显偏离(常态),并已这种偏离性性行为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一组障碍。

    DSM-5中的“性欲倒错障碍”包括了如下类型:窥阴障碍、露阴障碍、摩擦障碍、性受虐障碍、性施虐障碍、恋童障碍、恋物障碍、易装障碍及其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精神临床普遍认为,以上性心理障碍治疗较为困难。药物治疗方面包括SSRIs类抗抑郁药等,但效果不确定。

    心理治疗方面,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和我国钟友彬先生创立的“认知领悟疗法”可能有一定作用。尤其是“认识领域疗法”对于轻度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中度到重度患者疗效不佳。

    除了以上病症以外,部分患者还出现钟情妄想症状,或频繁与不同对象发生性关系,疯狂迷恋异性明星甚至渴望与其发生性关系等行为,也属于广义上的性心理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双相/抑郁障碍伴性心理障碍或问题情况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先出现了性心理障碍后,继而出现了双相/抑郁障碍,以男性患者较为多见。

    这类患者在罹患性心理障碍的初期,由于疾病的危害并未显现,患者又能从中经常获取兴奋感,因此一般缺乏求治动机,甚至在一些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下,认为这是“个人的权利”、是“亚文化”,令性心理偏差被进一步强化。

    等到疾病发展到中后期,逐渐对其社会功能产生损害时,患者深感痛苦,才会产生求治的念头。但往往求治不顺利,导致情绪障碍,被诊断为抑郁/双相障碍。  

    以较为常见的双相/抑郁障碍伴恋物障碍(又称恋物成瘾)举例分析。

    大部分恋物行为源于个体在性心理发育过程中多次受到不良的性刺激。如大人缺乏相关意识,在孩童面前穿着暴露,不注意性隐私的保护;或出于“好玩”,用脚部逗弄男童的生殖器等,这都可能埋下性心理偏差的隐患。

    到了青春期时期,如果青少年将此不良性刺激与自慰行为结合,便很容易发展成恋物成瘾。另外,自卑、压抑、敏感,不擅长与同龄人或异性打交道等性格缺陷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在疾病前期,个体未能意识到恋物行为的后果,沉迷其中。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恋物成瘾的患者往往难以顺利与伴侣进行正常的性生活,甚至出现抗拒心理,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继发情绪障碍。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男性患者,有严重的恋足、恋丝袜的行为。他与女友的性观念均很保守,谈恋爱时未发生性行为,两人感情非常好。但婚后,患者发现自己无法与妻子进行性生活,又不敢将真相说出,两人关系逐步变得僵化,几乎离婚。

    患者的内心非常压抑,脾气变得暴躁,后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采用精神科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另一部分患者则可能出于性心理问题和行为被意外曝光,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快速出现情绪障碍。

    如小部分偷窥成瘾患者在公共场合实施偷窥时被发现,恋物成瘾患者窃取丝袜时被抓正行等。有的患者学历高、社会地位高,一旦被发现有性心理问题,形象受损,往往面临情绪崩溃。

    2016年07月,据媒体报道,一男子用手机前置摄像头偷拍多名女性裙底,一女子发现后报警,据了解该男子是清华博士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就在今天,据新民晚报报道,上市公司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某因涉嫌猥亵9岁女童,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王某很可能是典型的恋童成瘾患者,如今他被曝光并面临法律严惩,后续可能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

    对于这一类患者,我们会先针对性心理障碍进行处理。从病理性记忆的角度来看,患者成长经历中的不良性刺激其实是病理性的正性情绪体验,令异常的性心理行为与兴奋、愉悦感相结合。

    我们利用深度催眠寻找并修复这部分病理性记忆后,患者的性心理障碍会迅速缓解甚至消失,必要时还要重建对于原有的不良性刺激的厌恶性条件反射。

    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没有了,但大部分患者仍难以对正常的性刺激产生兴奋,对正常性生活仍存在焦虑,这仍不是真正的康复。

    而且,有不少男性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服用过了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等精神科药物,或会对性功能造成负面影响,这又加重了部分患者的心理压力。

    在逐步减药的同时,我们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建立正常的性心理,帮助患者成功地完成正常的性生活,打破心理障碍。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但难度也较大,涉及到其伴侣的理解和配合问题。在国外,这个过程被称为“性治疗”;但在国内,这个环节往往被忽视。

    总而言之,患者的性心理问题被解决了,一些扭曲的认知得以纠正,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性生活了,其社会功能逐步恢复,那么情绪障碍也自然不治而愈了。

    02、情绪障碍继发性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创伤

    第二类情况是先因为成长中的病理性记忆、尤其是叠加性创伤而出现抑郁/双相障碍,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出现了性心理障碍,比如钟情妄想症状,疯狂迷恋异性或明星甚至渴望与其发生性关系,或频繁地发生一夜情等性心理行为问题。

    在临床上,钟情妄想是精神病性症状,指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或多个异性的爱恋,因而采取相应的行为去追求对方,即使遭到严词拒绝,也认为是在考验自己 ,仍反复纠缠不休。患者多半为女性。

    我们曾治疗过一个女患者,其在单亲家庭长大,在小学、初高中阶段遭受过非常多的心理创伤,导致严重的学习障碍及情绪问题。

    其内心长期压抑、自卑,渴望他人的认可但又不敢与人接触,负性情绪难以排解;又喜欢看日本综艺节目,追星。逐渐,她疯狂地迷恋上了一名日本男明星,终日关注其动态,幻想能与其一起,逐渐产生了幻觉,听到对方向自己告白,并发展为钟情妄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频繁发生一夜情的患者以男性较多,但女性也并非不常见。她们往往因成长过程中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性格自卑、敏感,又格外渴望异性的关注,在情绪压抑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转而向陌生男人寻求慰藉。有的甚至达到了“性爱成瘾”的地步。

    而且,如今如“陌陌”等社交软件的流行,再加上女性在社交上的性别优势,为这部分患者的出格行为提供了便利。她们非常容易通过这些途径获得暂时的满足。

    我们曾经治疗过此类疾患的女性患者。她们能够意识到个中的危害性,但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事后非常自责、自罪。而且,有的女性在这过程中可能遭受对方的侮辱、甚至虐待。

    总之,无法自控地性行为本身也容易给她们带来心理创伤,加重原有的情绪障碍;而情绪更加压抑后,她们又越发忍不住寻求一夜情获取放松,形成恶性循环。

    不得不强调,有这类问题的女性患者通常存在与父亲关系不良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女儿与父亲的关系以及父亲的性别行为也对女童的性别行为和婚姻关系产生影响。

    父女间的健康交往能使女童形成更加坚强、自信、乐观和果断的人格品质。相反,父亲缺位家庭中的女童, 因为缺少父亲作为一种保护因素,更易发展出敏感多疑、自卑孤独等不良情绪,以及对待男性的不健康的看法:要么避免与男性的接触, 要么尽力寻求男性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据显示,父亲缺位提高了女儿早期性行为和早孕发生的概率。如早婚的可能性增加0.53 倍;早孕的可能性增加1.1 倍;成为单亲母亲的可能性增加1.64 倍;离婚的可能性增加0.92 倍。

    这与我们在临床中的发现和经验是相符的。有的青少年女患者自幼受到父亲的粗暴管教,训斥打骂,逐渐产生厌恶、抗拒男性的心理,甚至有成为同性恋的迹象;另一部分女患者缺乏父亲陪伴,或父亲不懂得表达情感,较木讷、冷漠,女儿从青春期开始格外渴望异性的爱慕,在爱情中缺乏理性,备受伤害。

    另外,也有小部分女性患者曾遭遇过性侵,形成了扭曲的认知,认为自己是“肮脏的、不值得被珍惜的”,进而对自己产生了报复性心理,出现了性心理障碍。

    我们还曾遇到过一个非常特殊的男性案例,其在大学毕业后遭受过重大的感情打击,形成巨大创伤。其结婚后,总控制不住与年轻的有夫之妇发生一夜情,导致婚姻破裂。这更加说明性心理问题背后根源很可能是心理创伤。

    所以,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一般不会先处理表面的性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因为只要其背后的心理创伤不解决,其异常的性心理行为便难以消除。就算暂且消除了,也容易反复或者转化为其他症状。

    不过,我们会先向患者提出忠告,让他们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冲动,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同时,我们会尽快利用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技术(TPTIH)针对性心理障碍背后的创伤进行处理。治疗效果显现后,大部分患者的性心理问题会大大缓解,甚至完全消失。我们再辅以强化治疗,纠正他们的相关错误认知,必要时重建新的积极条件反射。

    03、二者根源皆为病理性记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先出现情绪障碍还是性心理障碍,究其根源都是病理性记忆(叠加性心理创伤和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两者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共病关系,而是有较清晰、明显的因果关系。

    因此,虽然在治疗上有先后顺序的区别,但修复病理性记忆是不变的关键点。

    而且,如我在上文提及的,很多医生对性心理障碍束手无策,难以消除病症。有的医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治疗经验,但往往只把着眼点放在消除症状上,而忽视了应重视患者需要建立正常的性刺激反应,满足其正常性生活的需求。

    在这一点上,我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

    经过不断的反思、总结和技术迭代,才逐步形成了我们如今更全面且深入的治疗体系。对于双相/抑郁障碍伴性心理问题的患者,不但要消除症状,令其恢复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恢复正常的性心理,而且要综合性干预,真正地解决患者在性生活中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2、《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 ,陆林编,2018年

    3、王菁,刘爱书,《教育探索》2013年第一期,父亲缺位对女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感谢您的关注,如需答疑请私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伴发性心理障碍治疗难度大?找准根源便可攻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whl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