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

作者: 醉美长安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0:32 被阅读31次

作者:任争气(醉美古都)

记忆与年龄和时代密不可分。麦客,有着绝对的时代印痕,在给自己挣得一份收入的同时,传递着一种淳朴和勤劳,把一把把力气通过镰刀转化成一捆捆收成,用一滴滴汗水浇灌出新的禾苗。

麦客

妈妈把白面条都给麦客吃了。

1986年,我6岁,妹妹4岁,弟弟1岁。那一年、我们那一大家子30多口人,分家了。爸爸妈妈和我们兄妹三人分到了一间厦子房、一间厨房、一口锅还有八亩地。在那个种地靠人力的时代,我们家严重缺少劳动力。麦客成为了劳力的有力补充。

从春播到夏收、从夏种到秋收,四季中最忙的是夏收,“虎口夺粮”就是指的麦收,早一天收,浆没灌满、麦粒不够饱满影响收成,晚一天收,麦穗炸裂、麦粒爆出撒进地里,收回来的只是一捆捆柴火。

看到一片一片金黄的麦田,爸妈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头扎进去不等收割完不出来。可是,八亩地两把镰刀、那要割到什么时候才能割完呀。就连我那70多岁的小脚奶奶都坐在地里帮我们割麦子。爸爸看不过去也忙不过来了。终于和妈妈商量:我们请几个麦客吧?要不麦子得全部落在地里。妈妈没说话,若有所思:割一亩地要8块钱, 我们自己干了那就省了(那个时代,钱不仅是挣出来的,更是省出来的)。

第二天一大早,爸爸请了4个麦客回来。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麦客:满身布丁的衣服、脖子上搭着毛巾、漏出大拇趾的千层底布鞋、一卷草席用来睡觉、一个超大罐头瓶子用来喝水、一个小布包装着衣服和磨刀石,最吸引我的是那把镰刀:明晃晃、亮闪闪、透漏着锋利的青光。

麦客

我跟着他们到了地里,割起麦来绝不含糊,完全一个超级精准的熟练工,挥舞着镰刀刀起麦落、整整齐齐、服服帖帖的自成一堆、再用麦秆拦腰困扎留下齐刷刷的麦茬在炙烤着太阳。

我只和他们有过简单的交谈:知道了他们是一个村的,因为他们那里麦子收的晚,所以才一路从安徽、到河南、到陕西、最后到自己的老家甘肃赶着麦子成熟的时间顺序一路割过来的。

到了中午吃饭时,好久没吃白面的我看到妈妈擀的宽宽的白面正在锅里沸腾,不禁干咽唾沫,可看到第一碗、第二碗、第三碗、第四碗面都送到了麦客手里时我崛起了嘴。妈妈说:叔叔们是出了远门的下苦人,不远千里百里的来帮我们割麦子,我们当然要当客人一样招待他们了 ,说完递给爸爸和我们兄妹三人每人一碗白面条、我高高兴兴的端着它圪蹴在大门外的碌础上大口大口的嚼起来,至今我都不知道妈妈那天吃的是什么?

麦客

那个一口气吃了20个白面馒头的麦客,死了。

1996年,我16岁,上高中、住在陇海铁路杨陵镇车站道南一座老房子里,也因此见证了麦客的一路艰辛,还有那种生命的可惜和可叹和可怜。

每年麦收之际,那一列列的拉煤火车是麦客们最廉价最快捷的交通工具,生活在温饱线下的他们,安全和卫生甚至生命安危都给那一碗饭让路。我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只看到他们的疲惫和奔波和那褴褛的衣衫、灰黑的头脸,他们知道,家里有父母、有儿女,父母等着吃饭、儿女等着上学。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义无反顾。

麦客

那天一放学,我就被一堆人吸引过去,只看到一个人躺在铁道边不省人事。听说是趴在煤车上面因为站的太高触到了高压线。就这样再也回不去老家、见不到妻儿老小。整条陇海线每到麦收,都在上演这样的悲欢离合,看得人无能为力、看到人心痛不已。这样的生活没有对错、没有应该不应该。那个年代、注定了他们的漂泊。

还有一次,火车站广场一家饭馆里,一个食客、一个麦客,20个白面馒头,一句玩笑话。麦客看到食客在吃饭,食客好意给他3个馒头、吃完后麦客笑着说没吃饱,于是两个人打赌,赌注是:“20个白面馒头,麦客吃完、食客付账”。麦客吃完了,食客也付了账,两人相安无事。

第二天一大早,我看到了那个麦客躺在车站广场、死了。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吃了20个馒头后又喝了两碗水,结果,胀死了。

麦客

现在,麦客的记忆已经遥远到我快想不起来了。直到那天,看到那张麦客的老照片,记忆的闸门洪水一般,把我拉回了那个年代,那个现在想起来很温暖、当时很艰苦的年代。

渐渐地,年代远去了、麦客远去了、就连麦客这个名词也将悄悄消逝。我想趁着还有记忆,留存一些想念,用来怀念那个时代。

(完)

相关文章

  • 麦客

    一等麦客吃干的,2等麦客吃和喝 3等麦客仅喝

  • 麦客

    麦客是关中平原的一道风景,他们像一群候鸟,嗅着麦熟的香味而来,又顺着成熟的麦浪走下去。 小时候,乡下的种植...

  • 麦客

    麦子黄了的时候,外面公路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农民走过,全是男的,穿着手工缝制略显陈旧的衣服、布鞋,黝黑的脸上落满风...

  • 麦客

    每年到了五六月的麦时,麦浪黄灿灿一片子从南滚到北,席卷整个关中大地。“盼黄盼割”、“盼黄盼割”的布谷鸟天天天在人耳...

  • 麦客

    根生家祖祖辈辈都是麦客。 麦客,是陕北高原上的候鸟。每年秋季,这群古铜色脸庞的汉子操起镰刀融入金色的麦田,不久之后...

  • 麦客

    一卷铺盖 一个镰刀 就是麦客的全部。 又到一年农忙时,九十年代前,这个时候正是关中平原热闹的时候。 庄稼汉们看着沉...

  • 麦客

    在盛夏的时节,田地里四处都传来收割机轰隆隆的响声,每一方小小的方块田,就是这家人一年的希望。 树上...

  • 麦客

    听到王建房《麦客》又勾起一些回忆。 以小麦种植为主业的关中农村。也就是我的家乡陕西咸阳一带的农村为其中之一 90年...

  • 麦客

    我终究会遇见他,我知道。在黄沙飞散的高坡,在一片片金灿灿的麦浪中,在炽热的骄阳下。他拱着背,低着头,手里的镰刀来回...

  • 麦客

    麦客的脚步,是比六月的麦穗还要沉重。 久不回乡的我再次踏上了归途,沿途的风景最抢眼也莫过于六月的麦田,金色的麦浪裹...

网友评论

  • 谋云九幻:🌺👍👍🌹👏
  • grh遇见最美的风景:引起了我儿时夏收的记忆,文字功底超级赞
  • 枫林听雨_4e72:怀念那个时代,感人👍👍👍
  • 无晴也无语:以前也看过一篇关于麦客的文章,但没您这篇写得那么有时代印记和感人呢!——尤其是那个吃了20个馒头撑死而亡的可怜麦客的故事,实在让人难以释怀啊!🙏🙏🙏
  • 醉美长安:长安城里一俗人
    不谈历史
    不论政治
    讲着自己的故事也讲着别人的故事
    还有家长里短
    和那一日三餐

    微信号:rzq289001995
    公众号:醉美古都

    声明:所有文章皆属原创,谢绝转载!

本文标题:麦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s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