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腐败
某年某日,与某君(政府某部门科级局长)语及“腐败”,余云云数语,某君不以为然,坦然对曰:“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知否?”,余默然。
是啊,“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哲人名言,以先哲的话说“腐败”,我还是第一次聆听。
“存在的即合理的”,所谓“存在”,是说腐败是客观事实;所谓“合理”,是说腐败在30多年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一步一步走下来,有了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年复一年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到思想与行动的自觉中,以至潜移默化着社会大众的生活。
所谓“合理”,是说腐败的存在是必然的,就如种子要发芽、开花、结果,就要有足够的土壤、空气、水分、阳光一样,有其存在的充分条件,这些条件有政治的、经济的制度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腐败耐以滋生、蔓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条件。30多年来,我们没有构筑起治腐的有效制度,或者说,这些制度与措施,形同虚设,没有完全有效的发挥作用。相反,在破坏、突破原有制度与机制的同时,没能够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制度与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腐败盗用改革的名义,在一波一波交替的混乱中谋取利益,即,权力寻租。
事实上,腐败已经很深,暗箱操作的权力,通过市场运作,通过寻租,通过“代理人”,日积月累了大量利益;为了继续坐地分赃与巩固既得利益,借用各种名义,制造理由,获取某种保障。比如,早期的价格双轨制,医疗制度改革等等。再如,强势下的资源掠夺,管控缺位,导致环境恶化,在少数人、局部掘利的情况下,社会大众受害。凡此种种,严重侵害社会(人民主体)的根本利益,把社会中层,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军人逼向社会生存的边缘(比如,住房、医疗、养老、健康等等)。
特色中国,最大的资本是人,13亿之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具潜力的是市场,13亿衣食住行,不论富贵平穷,都要消费;最失败的是渐进式;最缺少的是民主、公平正义与监督,最无力的是法治;最无话语权的是老百姓;最要紧的是民心向背;最糟糕的是生态,最要钱要命的是病;最深的问题是腐败。
说到腐败与反腐,不得不说说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十八大前,此类议案曾提交七次,七次被否决。尤其是去年人代会上遭遇大约99%代表的否决,那些代表们表决之态度决绝,就是一个“反腐”的明证。据说,条件还不成熟,还需要试点,也许还需要来一个“全民,或者全体公务员公示”吧,也许那样,就可以把水弄浑水了来摸鱼的。是不是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呢!还有,那些乌七八糟,借用某些名义,为了某些既得利益者摇旗呐喊的流氓舆论,实在有些卑鄙!
至此,不能不说“腐败”是什么了,要说“腐败”是什么,还得说说“改革”,改革是革命。这么一来,可以说,“腐败”也是“革命”,革谁的命呢?革“改革”的命,革人民的命。随着改革的渐进,“腐败”也在拼命成长,发展,一旦羽翼丰满,就会坐拥天下。那么“反腐”是什么呢?当然也是革命,革腐败及其分子的命,革“改革”破坏者的命。文化大革命也是革命,初衷是革腐败文化及其思想的命,目的是筑长城以拒腐防变,只是失败了,其效果另当别论。当然也有形形色色的力量混入其中浑水摸鱼。革命不外乎两种结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实践证明,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总之,反腐败是革命,是严重的政治斗争。反腐,不是喊号子,唱大戏,饰演角儿的事。反腐必然涉及政治及其既得利益,必然涉及人与事。
十八大以后,新一届领导,言之凿凿,震耳发聩。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老虎苍蝇一起打”!
当今中国,反腐是政治、政党必须正视和面对的深刻课题,其成效如何,直接关乎改革,关乎发展,关乎民生,关乎公平与正义,关乎人民及其根本利益,关乎未来之中国希望。
说到腐败,“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句话是道出了本来。但是,所谓“合理”,不等于说“合法”,自然不会“合情”,更不会合乎社会发展的逻辑与伦理。
还是走着瞧吧,“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村 长(原创)
(原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ae1a4a7e0101m4uh.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