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真正的长大?
什么叫“长大了”—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前段时间,有一本名为《巨婴国》的书火遍了中国大陆。
所谓“巨婴”,就是没有长大,“巨婴国”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有很多成年人没有顺利的长大,而没长大的成年人其实是从青春期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当青春期的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行为时,家长总会给孩子贴上“不懂事”、“没长大”的标签。
而我们所谓的“长大”,其实就是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心理学大师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
☻与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名家共同被评为“二十世纪更伟大的心理学家”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
☻普利策奖得主
☻哈佛医学院倍受研究生欢迎的课程“人的生命周期”讲授者
自我同一性指的是我们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有关自我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如我们的理想、信念、职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长大前要面临人生意义的选择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我们对自身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能够确立起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由埃里克森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以及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自我同一性是一生的课题不过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人一生的课题,反过来看,如果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很好地确立自我同一性也不代表成年后不能解决。
所以,了解埃里克森关于自我同一性的理论不论是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自我同一性的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我们应该完成的“作业”是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而回答这一问题所需要解决的矛盾就是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之间的矛盾。
我是谁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父母在惊喜这种变化之余,应该认识到这种变化首先震撼的是青少年自身的心灵。
在这一时期,他们会对自己格外的关注,也会变得更加敏感。
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每个青少年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诸如“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
调动各种经验,确立自我同一性而一旦对自己有了这样的疑问,这些孩子会动用他们自己和社会的全部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并且在这一阶段做出他们未来将抱着何种策略生活的种种尝试,在各种尝试后做出最终的选择,一旦他做出了某种一致的选择,他们就获得了同一性,长大成人了。
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也标志着青少年阶段的“作业”圆满完成,为逐渐形成的健康人格打下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没有确立自我同一性,会发生什么?
如今的家长如此热衷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是现今社会竞争激烈程度在教育方面的反应。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在最关键、学习效率最高的阶段努力打地基,争取自己的孩子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起点能够比其他孩子高一点,最起码不能比别的孩子低,所以希望通过补习班、兴趣班等各种方式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素质。
但是,除了学习成绩层面的关注之外,父母也应该注重孩子心灵层面的健康,让孩子在进入社会之时,真正达到人格上的独立,能够按照社会规范去生活。
人格独立自我同一性完成了,人格也就独立了,同一性的确立,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他能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反之,如果一个孩子没能很好地确立自我同一性,会发生什么呢?
他们可能会发展出自我中心、个人崇拜、狂热主义等不良社会态度,将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人而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校园霸凌
或者会崇拜暴力组织、复仇组织、吸毒组织等,卷入和采取某种破坏性的行为,将自己从主流社会的规范中分离出来。
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6种情况:
1.极度焦虑、甚至失去自我;
2.处于回避选择和决断的麻痹状态。
3.拒绝与他人来往或被他人孤立。
4.不相信机遇、不期待未来,陷入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5.无法集中精力,或极专注地只埋头于单一的工作。
6.接受被社会所否定、排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
探索自己、了解自己青少年时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不断探索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以及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和理想进行认真的思考,确定即将到来的成年生活的人生目标。
这意味着他们能在既定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中能奉献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有意义于社会的同时也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
若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很好地确立自我同一性,就无法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顺利地工作和生活,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帮助孩子“长大”,家长能做什么?
(1) 开放民主的亲子关系
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思考自我,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
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过于溺爱*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
*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
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
(2) 父母对孩子有合理的期望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包括一种自信:即有信心让自己满足他人的期望。
父母的不合理期望阻碍孩子的自我同一性确立*父母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父母的期望,失去自信。
*父母的期望不符合孩子自己的发展愿望,也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至于失去梦想,不再期待未来。如强迫孩子学钢琴、学画画等。
(3) 高压之下,给孩子一个缓冲期
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psychological moratorium)。
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是允许还没有准备好承担成人社会义务的年轻人有一段拖延的时期,或者强迫某些人给予自己一些时间。
给孩子缓冲期也是给他更大的选择空间而这又不止是一个缓冲期,青少年可以利用这一段时间,触及各种人生、思想、价值观,尝试着进行各种选择,经过多次尝试,反复循环,从而决定自己的三观和将来的职业,最终确立自我同一性。
国外流行的间隔年(gap year)的意义也是如此。
旅行帮助孩子更好地确立自我同一性埃里克森建议青少年拿出一段时间去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达到自我了解,他认为这段时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很有意义,成人社会在这段时间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不要拿成人的理想和标准逼迫他们,而是给他们时间、空间和选择的可能性,因为他认为青少年仍然需要“游戏”。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成人社会的镜子,希望通过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能够帮助各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从这个角度看到除了知识教育以外,对于孩子人格与心理方面的引导同样重要,不管是对孩子自身的发展还是整个社会更好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