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剧躺平的一天,我能得到点什么——暨《认知驱动》(周岭)的读书笔

追剧躺平的一天,我能得到点什么——暨《认知驱动》(周岭)的读书笔

作者: 生活如水_0428 | 来源:发表于2022-05-08 19:18 被阅读0次

    1 🧡

    追剧荒废的一天,很丧

    昨天一天自己基本都在看辣目洋子的新剧《没有工作的一年》。从开始的一小篇公众号文,到转化输出自己的小红书笔记,到自己早上6点多起床看了一个多小时电视剧。

    最终,这个追剧强烈渴望,一直持续到自己晚上7:00多晚饭后,终于看完b站7集每集8分钟左右的剧情介绍,才算告终。而我这一天,在各种惴惴不安中,也就结束了。

    听起来很丧,很颓,很没有自我要求和创造价值的荒废的一天。这时再回看我之前拟订的一篇读书笔记标题——真正懂了一个道理,你就能过好这一生——读周岭的《驱动认知》有感,就觉得我真的好狂妄无知啊。

    但反过来了,我隐约记得周岭先生在书中说过,事情做成之前,本来就要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我这才刚看完书三天,刚兴致勃勃的准备写读书笔记,刚在重新实践自己的收入丰厚、减肥塑身、锻炼思辨能力的新过程。其实,自己是不是正好利用这个时机,可以做一个复盘昨日行为(其实这本身也是自己千百回典型困境中的一个缩影),做一个复盘版的读书回顾吧。毕竟,因为昨天的事情重读《认知驱动》,我又重新认知了自己和成事过程中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2 🧡

    复盘昨天,为今天和明天的自己提供养料

    昨天一天追剧的表象下,能说明什么?说明其实自己昨天本来心里是慌的。因为心慌,所以才用追剧来逃避现实。具体说来,自己的to do list 小本本上有很多事情拖了将近10天了,一直都没有实质性进展。加上Boss直聘上找工作也不顺利,小红书输出数据也不好,连身材锻炼昨天最基础的也没有做,感觉自己整个人算是全面心里防线崩溃。甚至昨晚做梦里,都是别人推荐自己去艺考来考好大学,否则自己顶多考个二本,梦里的自己也是心乱如麻加上悔恨自己不努力的种种。(感觉我的梦境都比我自己坦诚,直接神奇的揭露我白天的深层次担忧)。


    3 🧡

    重读《认知驱动》,为自己行动指路

    上述的这些颓丧,凭着《驱动认知》看完后的还仅存的认知,我大致能意识到上述种种,不是仅仅我一个人的问题,是本来人类在成事过程中通用会遇到的问题。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拿出态度和坚决的行动去做。还是那句话,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必须努力着去做事,别无他选。

    因为,去实践,去不断试错,尽管可能头破血流,尽管可能残酷出来自己的种种不足,尽管貌似努力和不努力没有太大不同。但比起看一万本书自己为什么都懂的虚幻自我满足,自己亲自做出来的实际探索世界和探索自己能力边界的行动,才是永恒、最终解决自己问题的,真正提升自己认知层次和达到终极成事目标的不二法门。

    因为,即使过程中自己是在战略上偷懒,在策略上走入了死循环,实践和“创造价值”会让你重新回去审视和调整战略;即使自己努力过程中急于求成、目标过杂陷入了努力的困难区,自己动弹不得了。只有实践和“创造价值”才会即使提醒自己——回到跳一跳可以够的着的、个人成长最应该处于的“拉伸区”;即使自己像昨天那样,因为情绪一时低落,看电视剧或者彻底躺平一天,连一天最基本的读书和写作、锻炼减肥的量都没有完成。实践和“创造价值”也会告诉你适度的享乐没问题,但自己终究是要珍惜一切可以行动的机会,用行动来塑造自己成为想要的样子。


    4 ❤️

    关于行动中的具体困难到底如何面对和解决。

    除了书中关于

    “坚定自己想要深层、长久身份——

    始终关注过程中自己可以做的行动——

    达到自然而然的结果”

    我还有三段话需要摘抄和重读,并在此部分加以实践,来深化理解。我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写,但感觉还是不如原文讲的清楚,那就最后摘录原文对应部分,重新提醒自己吧。

    (备注:以下原文摘抄部分有1000字左右)

    1)

    所以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要在这种时候审视自己的态度和选择,要想方设法找到积极的一面。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也表达过类似观点:“你的世界是你所关注事物的产物。”“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我们选择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保持乐观的原因,只有态度和信念改变了,事情才会朝好的方向转变。

    更好的消息是,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境,最终我们都是有选择权的。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所以,困境就是我们成长、改变的分水岭,而成长、改变也是我们和困境争夺选择权的较量:放弃选择,我们就会成为困境的囚徒;坚守选择,困难也会向我们俯首称臣。

    2)

    主动降低期待并不是悲观主义,因为它的目的也是调整心态——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到成长上,而不是外部评价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让行动更加踏实,创造出好的结果。

    3)

    理性思维除了本身自带的好处,也有其局限——它只相信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事情,对于已知之外的未知,它会主动怀疑并排斥。因此,《意念力》的作者大卫·霍金斯告诫我们:“理性,是将我们从低级本性的需求中解放出来的大救星,但同时也是一个严厉的看守,拒绝我们向智慧之上的层面逃离。”

    那么,理性思维是否可以就此剔除呢?

    也不是,理性思维自有用武之地,至于如何使用,不妨看稻盛和夫的做法,他说:“在事情的构想、构思阶段,需要营造大胆乐观的氛围,但是将构想转到具体计划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应该基于‘悲观论’,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仔细、慎重的分析,制订周密的计划。”

    之后,他话锋一转:“然而,到了计划付诸实行的阶段,就要再次强调‘乐观论’,坚定地采取行动。就是说‘乐观构想、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这是成就事业、变理想为现实时必须具备的态度。”

    这下终于明白了!

    原来稻盛和夫的智慧就在于他知道如何巧妙地避开理性思维的局限——在不需要的时候将其关闭,在需要的时候再将其打开。所以我们要想成事,最好不要在理性思维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而应遵循“先感性,后理性,再感性”的模式。这与《人生算法》的作者喻颖正说的“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如出一辙。


    是的,作者的这三段话,重读依然可以拯救我。自己也算是借此复盘和重读《认知驱动》的契机,为自己真正重新完成一篇《认知驱动》的读书笔记做一个积累吧。

    那自己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7天之后,自己持续实践和创造价值的7天之后,一定正式输出《认知驱动》的完整读书笔记——带着自己7天的实际行动去写的这本行动指南的读书笔记,应该是对作者周岭,也是对自己的最大诚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剧躺平的一天,我能得到点什么——暨《认知驱动》(周岭)的读书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wq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