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团体心理疗法
团体心理疗法,也称“小组心理疗法”、“集体心理疗法”,亦称“团体疗法”。是指将患者组织在一起,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
治疗方式一般为由1名~2名治疗者主持一个小组(一般由6名~10名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每周治疗一次或数次,每次约1.5小时~2小时,治疗次数视治疗对象的问题而定,最少10次,最多持续一年以上。治疗期问,小组成员在无拘无束的情境中坦率交流感受和想法,通过相互影响,改善自己不良的人际关系和行为。
慈济作为一个志愿服务组织,它不是将患者组织在一起,它组织的是志工,它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贫病困境家庭/敬老院关怀、读书会、环保等,让志工在无拘无束的情境中坦率交流感受和想法,通过相互影响,改善一些志工不良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更多的是提升公益服务的能力和品质。
慈济的团体疗愈,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内生
志工之间的团体支持(疗愈),不是由外人(治疗者)主导的,它是一种内生、自然而然的行为。这个特点导致慈济的观察者,认为慈济不过是一个行善的组织,而忽略了慈济藉由团体活动、长期共事,形成了有如亲人般的关系(法亲)。
内生性具有持久、稳定等特点,一旦形成,不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二、长期
慈济的团体疗愈,延续的时间往往超过三年,有些甚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时间的投入与沉淀,才能从“物理反应”变成“化学反应”,从量变到质变。
三、角色变换与可持续
慈济志工从一开始的被疗愈者,随着安全感的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增长,也能变成一名疗愈的辅助者;其中的佼佼者也能成为专家级的人物。
慈济有非常多元的活动平台,志工有机会在不同的活动平台实践,学以致用,用后再来总结经验。
“做中学,学中觉”,学习、实践到自省的循环系统,使得疗愈可持续化。
四、不稳定
慈济团体疗愈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因为没有督导和回馈机制,导致疗愈效果因人而异,处于一个有经验的团队之中,疗愈效果很好;而处于一个经验匮乏的团队,疗愈效果就不好。
处于压力很大的现代社会,志愿服务团体提供个体奉献爱心的机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反过来让个体找到价值感、归属感;也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