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怎么判断孩子胖不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是通过计算BMI来判断孩子的体重是否正常。不过稍微复杂一点,算出来的BMI需要和相同性别、同等年龄的孩子对照。
算出孩子的BMI后对照表格——
两条黄线中间是正常体重,
超过85th那根黄线为超重,
超过97th那根红线为肥胖。
孩子胖一点是个事儿吗?还真是。
影响之一就是不长个。
脂肪细胞的过度增加会引发内分泌失调,从而导致孩子过早发育,骨骺线提早闭合。骨骺线闭合后,孩子就没法长个了。
其二就是一胖一辈子。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脂肪细胞的生长发育期只有一个,就是在成年之前。从婴幼儿时期,脂肪细胞就开始大量繁殖;到青春期的时候,数量达到顶峰。从此以后,脂肪细胞的数量就不会再变了。是的,成年后脂肪细胞的数量就固定了,不会变多也不会变少。不管是胖了还是瘦了,变化的都不是脂肪细胞的数量,而是它们的大小。
除了有固定的生长期之外,脂肪细胞居然还有“记忆”。
如果一个人在成年之前,也就是在脂肪细胞生长发育的阶段,受到了营养刺激,比如长时间的饥饿、经常吃得特别撑、短时间吃进去很多能量特别高的食物等,不管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接受到任何一种刺激后,身体都会向脂肪细胞发出过度生长的信号。神奇的是,脂肪细胞会长期“记住”这个信号,在此后的一辈子里,都更倾向于囤积能量、拼命生长。这样的人,就是易胖体质,比别人更容易胖嘛。
影响之三就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肥胖的孩子更容易被戏弄,被欺负,让孩子显得不合群。而父母往往不会把孩子的体重和他们的孤僻行为联系在一起,总是一味地抱怨孩子不够主动,不和人交往,这又会加剧孩子的心理损伤。遭受这种心理损伤的孩子,只能从喜欢的食物中获得慰藉,体重又进一步恶化,进入身体和心理受伤的恶性循环。
如何避免孩子肥胖?
统一战线,确保家里每个人都知道肥胖对孩子的危害。
管好自己的体重再生娃。
研究显示,父母双方都胖的,孩子也胖的风险是父母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孩子的4倍;如果父亲一方胖,就是3.1倍;仅有母亲一方胖的,是2.7倍。怀孕前,男方戒烟戒酒,封山育林,现在再加一条——把体重减到正常,尤其是当爸爸的。
母乳喂养,至少到孩子1周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WHO就一直建议母乳喂养。因为相比奶粉喂养来说,母乳喂养时,婴儿摄入的能量比较低,所以体重更轻,成长速度更合理。即便有时候孩子吃得特别多,也不用担心,母乳是有自己的调节机制的。孩子吃得多,母乳的产量大,它的能量密度就会下降,算下来,孩子吃进去的能量相差不多。观察性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学龄期儿童肥胖风险会降低15%-20%。而且,母乳喂养还与成年后慢性病的风险降低相关,也就是说更健康。
果汁恰恰是孩子肥胖的重灾区。
果汁和水果的区别——
一杯240毫升的苹果汁和一个苹果的分量差不多,但需要3到4个苹果才能榨成。孩子喝这么一杯果汁,不到2分钟就下肚了,但让他吃三四个大苹果,他吃不完吧?吃一个小肚子就饱饱的了。而且,每个苹果都含有大约3.75克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子蠕动,连便秘问题都解决了。
三餐让孩子自己吃,没吃饱也不给零食。
注意,千万不能养成一会吃一点、一会吃一点这种“牛羊放牧式”的进食习惯。如果孩子忙着玩,正餐没吃饱,也不要给他零食。他饿了,下一顿自然会好好吃。
三分饥与寒,少穿一件衣服。
人体其实有两个类型的脂肪组织——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其中,棕色脂肪组织与BMI呈负相关。即棕色脂肪组织越多,体重就越低。而适度的寒冷,会促进棕色脂肪细胞的增长。
从准备食材到烹饪再到饭后整理,让孩子参与,让孩子能切身体会到——什么样的食材新鲜有营养?什么菜最真实的味道是什么样?什么菜要如何烧才会既好吃,又不让营养流失……
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孩子的口味和对食物的选择。而这些从小建立起来的对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认知,会影响孩子一生。
限制孩子玩电子产品,每天不超过1小时。
孩子天性是好动的,只要限制他玩手机、平板的时间,他的运动时间就会自然而然的大大提高。对青少年来说,每天20分钟到一个小时中度强度的有氧运动,不仅能预防肥胖,也能帮小胖墩们减肥。
全家11点前熄灯,让孩子睡足10个小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