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一切依恋关系的基础,有四种依恋方式:
A安全型依恋:与妈妈分离有焦虑不安,见到妈妈后寻求安慰,表达亲密感。
B回避型依恋:被动型,对妈妈在或不在都无所谓。
C反抗型依恋:有分离焦虑,妈妈离开后会反抗和不安,见到妈妈后却矛盾地既想要安慰,主动接近妈妈,又反抗妈妈。
D混乱型依恋:这是不安全型依恋类型,亲近和回避、反抗行为同时存在,孩子有稀奇古怪行为,表情恍惚、目光呆滞,躲避身体接触。
这四种类型的依恋关系,根据孩子和妈妈接触互动的时间长短,陪伴时间的质量不同而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从好到糟糕,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通常情绪情感更稳定,更愿意合作,更遵守规则,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妈妈与孩子交往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孩子的气质特点起决定作用。
怎样才能有良好的依恋关系呢?
A需要妈妈负责任、充满爱心,才能让孩子有稳定和谐的依恋关系
B孩子在1到1岁半是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
C需要妈妈在陪伴过程中,及时、敏锐地,积极地与孩子目光接触
D妈妈不忽略孩子的身体抚触,多爱抚、多鼓励,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搂抱、亲吻等
如果错过了最佳陪伴时机,如何补偿?归结为以下几点:
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语言激励、物质激励、响应性(回应性)保育
在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建立以后,第二个关键期是:母婴分离。妈妈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客体,个体-客体关系,从建立到分离,对孩子或者妈妈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依恋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将来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婚姻关系都会有严重的影响。
现代社会,我们有那么多人在“亲密关系”上处理不好,都是最初的母婴关系没建立好,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原件,是基础。孩子将来所有的关系都是复制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最原始的就是母婴关系。它非常非常重要!
我和孩子、和朋友、和同事的相处关系,都在我3岁以前就形成了模板。在之后的几十年岁月当中,我只是在重复同样的关系。因为我比较熟悉孩童时与母亲的互动模式,被这种关系吸引,不自觉地选择或靠近这类关系的人,用同样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来与人相处。对待孩子,我也继续复制着这种模式。
除非,我刻意觉察和练习,不然就会一成不变。
亲子依恋关系如此重要,它对我的影响贯穿我的一生。我在所有人身上都会投射出这样的关系。这课的学习概念晦涩但并不难懂。
过去,我与母亲的关系已成过去,不可能改变她,只能自己修复,不断练习,听音频,为自己补充营养,成为“安全型依恋”。当自己产生不安全感的时候,告诉自己都过去了,我已成年,不再是当年的弱小婴儿。
现在,我陪伴着孩子,重新修习,修补心之裂缝。
将来,我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如果在他小的时候我还没学习过,做得不够好,没关系,接纳自己,按五个步骤,慢慢补偿。重要的是,我要行动起来!坚持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