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参加了未来春藤举办的训练营,这一期训练营的主题是:组织家长们一起学习刘佳老师的课程《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特长》。
很多家长一说起自己的孩子,首先想到的全是毛病和问题,对于孩子的优势反而张嘴结舌,因为家长们普遍陷入一个认知的误区,觉得只要把孩子的问题都解决了,孩子就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了,然而这样做恰恰会事与愿违。
那么什么是优势呢?我本来以为优势就是孩子擅长的事情,这没有错,但并不够,优势还得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强大的事情。孩子做这样的事情时,会沉浸其中,有很强的内驱力,很享受做事的过程。
我儿子擅长三件事情:架子鼓、折纸、手机游戏《我的世界》。架子鼓是他现在主要的乐器,以前还学过钢琴,虽然弹得也挺好的,但是因为无法忍受枯燥的指法练习放弃了。因为一直在学校管乐队,所以后来学了架子鼓。架子鼓是唯一的他参加了考级的兴趣班,儿子认为自己以前学了那么多都放弃了,感觉半途而废很可惜,就破天荒地对自己狠了一把,下决心要考过架子鼓十级。
尽管儿子会很自觉地练习架子鼓,但是我觉得他练架子鼓有功利心在里面,架子鼓不是他的真爱,我觉得他的真爱是折纸。
他自己从网上找到折纸的视频,跟着学折纸,他折纸的时候不允许别人打断他,非常投入,完成之后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把那些简单的都玩儿过一遍之后,他想要挑战有难度的,我就给他买了一本折纸书,但是书里面讲的技巧又太难了,儿子开始抱怨怎么就没有难度适中一点儿的折纸,慢慢地,儿子折纸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后来,他开始玩儿手机游戏《我的世界》,这个游戏是我介绍给他的,因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的游戏,可以开发大脑。后来的事实证明,儿子的创造性真的很强,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有一天,儿子欣喜若狂地跑过来跟我说:“我出息啦!我出息啦!”
我听到他用出息这个词感到好笑,就问他怎么出息了。他说他建造了一部电梯,然后给我演示了他的电梯,跟我详细讲解工作原理,里面居然涉及到一些电路知识。我感到很震惊,这些知识可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才学的呀!
我问他是从哪儿学到的这些,他说是在别人的房间里学的。
儿子跟我说:“我在我的世界里碰到这样一个人,他跟我一样,玩这个游戏有五年了,可是却只会盖最简单的方形建筑,没有任何变化,而我已经可以造非常复杂的建筑了。”
儿子对我感慨道:“我很难想象,他在没有进步的情况下,居然也能玩儿这么久。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架子鼓和折纸都是一个人自嗨的游戏,在《我的世界》这个游戏里,儿子可以跟其他玩家交朋友,他既可以向高手学习,也可以教小白怎么玩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活中没有机会交朋友的缺憾。虽然这只是一款手机游戏,可是,在儿子心中,这个虚拟的世界很真实。
我曾经纠结于是否要禁止儿子玩这个游戏,一方面占用了很多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另一方面,他的眼镜度数也在加深,这才初二呀!
昨天晚上,我们训练营组织了家长夜聊会,我把自己的困惑提出来,简不易老师针对我的问题做了详尽的解答,让我茅塞顿开,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都被拓宽了。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类整体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学校的很多课程和作业,都要借助手机来完成,禁止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让孩子玩游戏,在学校跟别的同学没有共同话题,孩子容易被孤立。
当问题和矛盾出现的时候,也正是家庭教育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机。如果不能禁止玩游戏,家长可以选择跟孩子一起玩游戏,看孩子喜欢玩什么类型的游戏,鼓励孩子挑战更高的难度,跟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从而帮助孩子控制好玩游戏的频次。
通过训练营的学习和交流,我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还需要补很多课,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还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彻底纠正自己的一些错误的底层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