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转基因食品的是非之外。我喜欢一种转基因。
今天,您会说,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其实,简书里我的文字,均来自我对眼前事情的反应。
“转”字吓坏大家,我也离它远远地。如果我说,基因变化昵?突变昵?可能你会思考,或者认同。
这个问题咱们不说它。

文化基因的继承,大家异口同声。先把它细化一下。
缩小这个问题,限定在人的习惯层。比如喜欢说大话,习惯崇拜英雄,喜欢起哄、围观,凑热闹、甚至喜欢传谣。有遗传性,后代都明显有前一代人的影子。我们必须主动抛弃它。不然,遇到新东西总是以不过一件外衣那样的眼光看,也就随时随地都会丢掉。瓤不变,不行。水稻杂交,功在当代千秋。文化的承、转、合,当利在万代。


创新提出,就是改变产品的技术基因。而技术基因是什么?
我表述为技术哲学,有点复杂。简单说,包括:技术的目的、技术对个人、组织的意义、关联性,技术习惯,技术思维、作业习惯与规范等。
例,丰田的精细化现场管理,源自日本人的精致思维。日本人写本书《专业主义》。足可以判断其精细化的技术习惯。尽头大家讲工匠精神,都来自外部推动,来自政治影响。

工匠精神,完全应该成为个人职业信仰才对。这个不需要它人说服,教育。
对的、正确的,就在那里。不是做不到,不是不明白,不认同而已。差不多就可以,不求甚解,不喜欢追问,不喜欢怀疑,怎么能产生创新思维,进而采取行动呢?
这个基因必须转。
从外面根本改变不了。
如何转?
最复杂的题来了,
变革。
翻开历史,有不少鲜活的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