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北京欢迎我,在太阳下分享呼吸。
在街头,到处都能听见海淀李素丽们高喊着“看车看车看车”,中气十足,不耐烦中却又包含着隐忍,令人钦佩。转入院子里,超市发地质菜店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尝试着捋顺店名的读法,最终还是确信高考96分的语文成绩实至名归。在食堂前,遇上了接我住宿的高年级学长,好奇为何不到报道时间就会有人热心的引我入学,花300元从学长手中接过的被褥套装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天道酬勤。
顺利办完一切入学手续。我以每天不到两元钱的价格住在了东北角的下铺,食堂的饭菜一天吃下来不到10元,头几个月洗澡水表居然不走字,门口夜晚的铁板烧5元就可以吃到两荤一素。08年的秋天,我认识了北京,也认识了北京的生活。800元/月的生活费足够我再定个动感地带的彩铃套餐。
第一次感觉到物价的上涨,是两块五一瓶的600ml可口可乐瘦身六分之一。我不仅明白了什么叫瓶身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还体会出了资本来到世间的含义。肮脏,真他妈肮脏,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把锅甩给了无形的手。春江水暖鸭先知,门口卖煎饼的大爷和铁板烤串的大哥都明白供应链价格上涨要挤压自己的利润空间。彼时,5块钱,勉强可以来一荤两素了。营养均衡,还少喝可乐,身体康健。
11年国庆长假第一天,温总理来到四环对面亲切的询问了一个准备去爬香山的小伙子早饭吃了些啥。一个茶鸡蛋、一张鸡蛋饼、5个包子、一碗粥,一共4块钱。当时的我对这个价格毫无感受,只是讶异于他一顿能吃下5个包子,外加愤愤不平。母校的鸡蛋都6毛一个了,全国人民也喜迎油价上涨,凭什么他们就能5毛买到一个鸡蛋而不遵从市场规律。
十年后,北京教会我,在地铁上屏住呼吸。
一顿饭人均100已经是聚会标准,星巴克也不再是只有拿着Macpro才能拍照的地方。当我明白美特斯邦威到优衣库,从小肥羊到海底捞,从hotwind到无印良品是所谓消费升级;拼多多又追着喊着告诉我,拼的多省的多。看过很多背着lv过地铁安检的女生,终于明白了那些装包的塑料盒子的意义。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地方,背lv坐地铁每次都会有座,iPhone在秒杀时能够一往无前,和加班更配的不是康师傅而是星巴克。可是看见晚上十点,倒坐在电动车上边喝着汤面边和家人视频的外卖小哥,我又相信这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工作日,我每天早上匆匆钻入地铁,跨过天桥,排上班车。周末和心爱的人逛逛市场,做一桌小菜,熬一锅绿豆汤。
我以为我能像海子一样,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不曾想只能像个“孩子”,关心房租和房贷。
我想,如果努力却没有美好的生活,那不是人们的错。
网友评论